焦点> 今日股市> 正文

专访北京科创基金董事长:科创板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澎湃新闻 2020-07-22 07:10 大字

2020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一周年。

在这个对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澎湃新闻推出《创市纪: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特别报道》,邀请国内一流科创园区负责人,有意登陆科创板的科创企业负责人,上市公司负责人,回顾过去,寄望未来。为新起点上科创板续写新篇章,建言献策。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闻对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下称北京科创基金)董事长刘克峰的专访。

“科创板包括试点注册制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也是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体现。”刘克峰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刘克峰介绍,注册制为科创板带来的是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无论从申报、审批、上市、交易披露,甚至包括退市等,都有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谈到开市一年来的表现,刘克峰将科创板形容为“小荷才露尖尖角,它的推出正当时”。

谈到对科创板的建议,刘克峰指出,科创板上股票的换手率、市盈率都很高,说明这个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他表示,科创板应该培养二级市场上有耐心的专业机构投资人、尽可能进行价值投资,分享科创企业长期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价值。

谈到中国近年来投资风向的转变,刘克峰的观察是,过去行业内会投一些炒概念、炒风口、投模式的企业。但现在硬科技越发获得关注的过程中,投资者越来越关注技术本身、企业硬核竞争力。所以创投的风向标正在发生变化,即转向“投硬”(硬科技),“投早”(早期),“投长”(长期)。

北京科创基金于2018年6月启动,母基金规模300亿元。其中,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120亿元,引导放大社会资本1000亿元。北京科创基金定位是北京市为聚焦科技创新而设立的政府主导的股权投资母基金,重点投资领域包括:“2+4+X”,“2”即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4”即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科技服务;“X”即商业航天、区块链、量子通信、氢能及燃料电池等前沿颠覆性技术领域。

刘克峰为中国社科院投资系博士,现任北京科技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关村软件园公司董事长,入选科技部全国首批创新创业辅导师。曾获中关村高聚人才工程领军企业家、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中国管理科学协会杰出创新奖,中国母基金最佳投资人等荣誉。第十六届海淀区人大代表。

以下为澎湃新闻记者与北京科创基金董事长刘克峰对谈实录:

澎湃新闻: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有哪些意义?

刘克峰:科创板包括注册制试点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也是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体现。它不是仅在资本市场推出一个新板块,而是资本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大改革。

因为这里面确实解决了过去我们资本市场上想改改不动的问题,甚至是大家已经议论很久,无论是业界、学界、包括政府部门都有共识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原来的一些体系当中,这些问题很难推动。

这个新的资本市场板块现在发生了非常显著的改革变化,比如发审的过程:原有的制度下,IPO时间很长,大家要排队,更早期时的审批甚至是配额制的,各省各市分配上市指标,才能够在自己辖区范围内选几个优秀的企业上市,有些地方指标不够,有些地方有了指标还没企业,甚至出现了倒卖转让指标的情况,那个时候计划色彩是非常浓的。后来我们逐步进行了改革,证监会IPO的审核发行制度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IPO仍然有“堰塞湖”,几百家企业依然在等待当中。从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立场来看,改革力度还需要加强。

科创板注册制让审批的效率大大提高。中芯国际从上会到通过仅19天时间是创了纪录的。另外科技企业过去没有收入,没有利润,按照原来的上市标准它上不了,现在可以了。还有一些同股不同权的优秀企业,过去没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登陆,只能去国外上市,现在也可以了;包括我们第三方的投行服务,保荐人体系等也都有了一些变化,投行除了保荐还要跟投,这样形成了一种更强的资本绑定。所以这次注册制为科创板带来的是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无论从申报、审批、上市、交易披露,甚至包括退市等都有了一系列的新的变化,这对科创企业到中国资本市场上来发展,借力资本市场, 推动科技创新来讲是意义非常重大的,给我们科创企业带来非常好的直接助力。

澎湃新闻:科创板开市已经接近一年,如何评价开市至今的运行情况?科创板对你来说,最大的吸引力在哪儿?

刘克峰:简单一句话,我觉得这一年“小荷才露尖尖角,它的推出正当时”。“正当时”是因为契合了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契合了第4次的科技革命浪潮。虽然科创板推出的时间还很短,但它的分量很重,意义也深远,让大家在里面有了更多的期盼,所以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了科创板发挥了相应的作用。100多家上市公司里面,按照现在六大硬科技行业来看,已经有很多优秀企业登陆科创板,获得了非常好的融资,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澎湃新闻:现在科创板希望能进行深化改革,包括T+0,改革信息披露政策等,你对科创板的深化改革有哪些建议,为什么这些建议比较重要?

刘克峰:这一年多我们看到显著的成绩、变化的同时,这样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带来的新情况,甚至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个就是市场交易换手率很高。首批25个上市企业来看的话,换手率达到70%甚至90%。同时,科创板股票的涨幅波动也很大。这一年下来,根据有的机构统计,100多家公司上市后有相当比例的公司区间涨幅为负值,也就是说,不少的公司上市前期的股票涨得很高,但后续又进行了深度的回调,甚至个别有跌破发行价。

再有就是它的市盈率,我们看到有的企业最高市盈率一度达到千倍,平均来看中位数的话,100多家企业市盈率大概50倍上下。那么这些都说明了这个市场的高估值和波动性很大, 存在着一些短期的投机炒作。

实际上从科创公司的角度来讲,上市是希望有长期稳健的资金来推动创新发展,希望能够得到持续的价值增值。如果资本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投机和炒作,股价剧烈波动,这实际上对于科创企业的经营和科技创新本身来讲,是有负面影响的。

如果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让科创板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提升的话,我觉得科创板应该培养二级市场上有耐心的专业机构投资人,减少短期的炒作,进行价值投资,分享科创企业长期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价值。我想这样对于科创版本身的持续发展,对于上市的科技企业来讲的话,会更有长期的助力。

澎湃新闻:如何看科创板和创业板之间同步推进的注册制改革?两者是否会形成竞争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刘克峰:这次创业板也推出注册制,说明了注册制经过这一年在科创板的试点后,受到了各方的肯定,完成了从实验到复制的这样一个过程。从改革的经验来看,好的经验,先试点、后复制推广,从科创版复制到了创业板,可以推动了不同板块的资本市场的改革。

这两个市场尽管都实行注册制,但两个板块定位是不一样的, 应该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来发展,这跟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实际上是相关的。

一方面,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一些硬科技企业在快速发展,形成新经济、新动能,增长性也很强劲,所以国家希望科创版能够为这一类的企业来助力。同时,国民经济中也有很大比例的传统经济,传统经济的体量大,能解决很多就业,这些传统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同样需要资本市场为他们服务,所以面向这些传统经济时,比如服务业,制造业,甚至一些第一产业的企业转型过程中,通过创业板的来支持其发展,这样不同的经济结构,不同的企业特点,都有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共同为他们提供资本对接服务,我想这应该是两个板块之间的差异化发展。

当然也会有一定的竞争,竞争是有好处的。因为有些项目可能既有科技属性,同时也符合创业板的条件,那么具体到选择哪个板块来上市,对两个市场的服务监管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有利于两个资本市场进行良性的竞争、不断的提升服务,吸引更适合自己市场定位的企业来上市。

澎湃新闻:北京一直是中国的创新高地,您曾任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现在是北京科创基金的董事长,在您看来科创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北京科创基金是政府引导基金,它是如何保证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刘克峰:确实无论是北京还是中关村,都是我们国家甚至乃至世界的创新创业的高地,这里创新创业的很多故事天天都在发生。但一个初创企业要走到独角兽,成为行业的龙头领军很不容易,一路走过来需要很多的资源和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投资机构,产业园区,都需要为他们提供急需的创新要素和相应服务。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企业从初创天使轮、后续AB轮、以及上市之前的pre-IPO轮等等,无论是在初期、发展期还是成熟期,都需要资本的助力,帮助他们去完成各个阶段的科技产品的创新,市场的拓展,团队的完善等等。从园区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无论是刚开始需要一个小的办公室,还是后来长大需要写字楼,或者更大的生产空间,都需要政府来予以载体上的支持。科技园区可以为创业项目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物理空间和产业生态。

北京科创基金有非常鲜明的政策引导目标,第一个是引导投向高端硬科技,第二个是引导投向原始创新,第三个是引导投向高精尖产业化作为北京市市级层面聚焦科技创新的引导母基金,三个引导是我们的政策目标,实际上也是紧密依托了北京的创新优势,北京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创新的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过去,特别是在高端硬科技原始创新的阶段,市场化的资本投入比较少,因为这个阶段的项目,有的还处于早期的实验室阶段,它的科技专业性,可能一些投资人看不太清楚,觉得风险比较高,这个阶段恰恰需要我们政府的引导基金来加大投入。在后面阶段,科技产品的成果都已经出来,市场化的资本比较清晰了之后,这个阶段我们政府的基金会介入的比较少。所以我们科创基金在三个引导目标之下,按照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把它归为原始创新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高精尖产业化阶段。我们在这三阶段的配比比例是5:3:2,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一半的基金规模都要投入到原始创新阶段当中,越到产业化阶段我们介入的量就越少。所以我们也希望、并欢迎跟社会的资本一起,往高端的硬科技的早期来加大投入。

澎湃新闻:在你的观察中,最近几年创投的风口出现了哪些变化,投资机构的创投策略应如何调整?

刘克峰:这几年我们觉得投资的风口确实在改变,特别是在中关村。过去我们讲一句俗话:“如果你找不到投资人、找不到钱的话,说明你的项目还不够好”,这也就是说市场不缺钱,出现了一些投概念、投风口、投模式的情况。现在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深化,硬科技领域受到关注,投资人越来越看重技术本身,看企业硬核竞争力所在。所以创投的风向标正在发生变化。

投资策略的变化我觉得可以用“三投”来概括,就是“投硬”,“投早”,“投长”。

第一就是“投硬”,现在大家越来越希望投到好的硬科技的项目上,少投商业模式,看研发投入强度,技术的领先性、IP布局,以及对科技成果商业化能力。硬科技应该是技术前沿上要攻关的硬骨头,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硬实力,国家重大战略的硬支撑,特别在此次抗疫中,硬科技要能大硬仗。

第二就是“投早”,现在越来越多的原来做PE做pre-IPO的基金管理人开始发行早期甚至天使VC的创投基金,向上游项目的早期介入,这个趋势我觉得非常好。因为项目在初创的时候更需要资本的助力,同时也体现了这些创投机构对早期项目的在细分领域行研、科技投资的把控能力,以及它背后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有这些能力,它才敢往早投。

第三就是“投长”,很多基金的存续期是3+4甚至5+2,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有8年甚至10年以上的存续期。特别是跟北京科创基金合作的基金存续期在加长。我们科创基金的存续期是15年,在这样的一个存续期范围里,只要和我们合作的子基金,都可以选择他的基金的存续期。时间拉长对于扶持硬科技项目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我们知道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当中都存在一个“死亡谷”,它是很多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在创业过程当中必须要爬过的一个坎,爬不过去的话,很多项目就死掉了。要想跨过死亡谷的话,资本的助力很重要,能够有耐心资本,长期地支持它走,或者有接续的投资,一轮一轮扶持它走,都很重要。

我做了一个统计,科创版第一批的25个企业中,从注册到上板的平均时间是11.8年,最短的5年,最长的19年。所以一个企业从注册到登陆资本市场,就需要走这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当中,存续期短的基金就很难满足这样的资本需求,基金的投资期不能匹配跨越死亡谷的周期,在项目最需要基金钱的候,基金不得不退出。如果现在有更多这样的耐心资本,对于科创企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企业成功率非常有帮助。所以,我想现在确实是科技创投大有作为的时候。(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美瑞新材昨登陆创业板 是烟台市今年首家上市企业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洁通讯员马双军姜霞)7月20日上午,美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股票代码3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