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购买董责险 数量已超去年全年2倍
2020年上半年,董责险在A股上市公司中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2020年1-6月,有94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称要购买董责险。相比之下,2019年全年公告称要购买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足40家。
今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施行,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也促使上市公司更为关注董责险所带来的风险保障。此外,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后,市场对董责险又展开了一轮新的讨论,对于董责险产品的认知也在明显提升。仅2020年4月,就有6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要购买董责险。
董责险,属于责任险业务的细分险种,全称为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保险),指的是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因过错导致第三者遭受经济损失,依法应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将它转嫁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来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就公告来看,近百家公告要采购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愿意支出的保额金额差异也不小。其中,大部分上市公司愿意支出的保费为每年10万元至30万元,所需求的赔偿限额为1000万元至数亿元不等。其中,理工光科(300557.SZ)拟支出不超过4.82万元/年的保费得到1000万元赔偿限额的董责险,保费总额为各家公司中最低;保费总额最高的为泛海控股(000046.SZ),该公司预计支出的保费为30万美元至40万美元,保单责任限额为5000万美元/年。不过,泛海控股的被保险人范围涉及11家国内外公司的董监高。
安达保险金融险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称,今年上半年以来,看到董监事责任险的询价明显上升,而且是呈几何性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将近三倍增长。在询价量增加的同时,客户包括经纪人,从过往的较为关注保费本身,转变为具体保障范围的关注,特别是后续配套服务。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董监事的风险管理,把保险真正的看为是一个风险转移的一个工具。
在她看来,这对于推动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市场从过去的打价格战,价格竞争,开始向注重产品和服务本身。
其实,董责险并非新生事物,这一产品在全球资本市场发展已超过80年,欧美上市公司投保率超过90%。虽然董责险早已于2002年引进中国,但与欧美上市公司的投保率相比,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普遍低。有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投保了董责险的公司数量不到10%。
谈及中国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低的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向澎湃新闻分析称,我国董责险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是董事信托责任没有很好地建立。在目前的A股上市公司中,由于董事没有尽责受到索赔的案例特别少,所以大家觉得没什么必要买董责险,所以根本上还是与法律制度和文化有关系。信托责任落实比较好、法律比较健全国家的董责险投保率会比较高。
春天来啦?
就当前来看,董责险突然在A股上市公司中“火”了,是否意味着这类产品的春天或将来临呢?安达保险金融险部负责人认为,目前需求的出现,除了保险公司的长期培育,更重要的是跟《新证券法》的实施密切相关。新法之下,从多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包括说董事高管的个人责任,从而促使上市公司高管开始重视董监事责任风险管控。
“董责险热度提高,背后的推手和瑞幸事件不太有直接的关系,瑞幸咖啡事件中的瑞幸咖啡毕竟是一个美国上市的公司,而目前安达保险观察到更多的还是国内上市公司,在保险公司经过长期市场培育后,开始对董责险给予关注。”安达保险金融险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瑞幸咖啡事件只能说是一个燃点,让企业更加关注这一风险,该案件的保单涵盖哪些内容,保单应该怎么去解释?这些都有助于客户去理解,因此该保单将会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
朱俊生则认为,现在很难说董责险的“春天”就到了,可能大家关注度确实高了一点。从根本上说,怎么去健全信托责任、怎么让整个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这才是第一位的,然后可能才会有董责险产品比较好的发展。
但仍需注意的是,购买了董责险并不意味着风险的全部豁免。有保险业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董责险条款中一般都有免责条款,比如故意欺诈行为,一旦认定,保险公司则免赔。在此次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中,保险公司是否免赔仍是各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不过,相关认定依据一般为法院判决书等,相关认定周期也并不会太短。(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今年身家暴涨的黄峥,打算捐赠部分拼多多股份。7月1日,拼多多(NASDAQ:PDD)宣布组织架构升级,公司创始人黄峥卸任公司CEO(首席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