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能源集团改变传统师带徒的说教式、竞争性关系,鼓励师徒彼此促进、互利共荣 让师徒成为利益共同体
阅读提示
面对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局面,湖北能源集团建立“导师带徒”“模范导师工作室”“三点沙龙”和“师徒练兵会”四维培训工作体系;打造职工适岗培训、技术交流互动、创新能力提升、名师优徒选拔4大平台,有效助力企业跨越发展。
“第一次到现场检修,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湖北能源清江公司技工黄霄日前不好意思地谈起他初入工厂时的尴尬。其实,后来不过半年时间,他就能独当一面,到外地的一家工厂独立进行发电机机械检修,到如今,他更是凭本事屡获嘉奖。但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职场领路人陈师傅手把手的教授。
在湖北能源集团,像黄霄一样受益于“导师带徒”的工人还有很多。2019年4月23日,清江公司检修公司机械检修部发电机班获得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称号。这是该集团“导师带徒”四维工作体系助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绩。
破解“人才青黄不接”
湖北能源集团为国有控股大型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业务范围开始从单一的电力生产逐步向“6+1”业务板块的综合能源企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攀升,一度出现专业人员青黄不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局面。
为此,集团工会几经调研、实践,将破题之法锁定在“导师带徒”活动上。
自2009年起,集团工会本着“重在基层,面向一线,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谁缺谁补”的原则,规范体制机制,整合资源载体,强化氛围营造,将传统“导师带徒”活动提档升级,建立了“导师带徒”“模范导师工作室”“三点沙龙”和“师徒练兵会”四维培训工作体系,打造了职工适岗培训、技术交流互动、创新能力提升、名师优徒选拔等4大平台,形成了一条多业务板块积蓄自供的“人才生态链”,有效助力企业跨越发展。
师徒成为利益共同体
“导师带徒,‘带’什么?带思想,带技能,带品行,带科学成才观;怎么‘带’?就是公司抓导师队伍建设,导师抓徒弟学习成长,层层抓,层层带。”集团工会负责人介绍道。
经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如今,集团“导师带徒”形成了“签订一份师徒协议、填写一张考核表单、发放一份导师津贴;徒弟的工作情况、获奖情况、考核成绩都与导师津贴挂钩;徒弟总结、导师点评、组织审核,双向评价、立体评议”的规范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培训结果的权威性,避免产生教和学“两张皮”现象,也增强了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导师带徒’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式。这一活动让师徒关系从道德、教育范畴延伸至技术、研发范畴,改变了传统师带徒的说教式、竞争性关系,让师徒成为利益共同体,彼此促进、互利共荣。” 湖北能源集团董事黄忠初如此评价。
据介绍,该活动给企业带来一派新的工作气象:职工被动工作的少了,主动作为的多了;工作上“依葫芦画瓢”的少了,深入思考的多了。一些长期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在导师团队和徒弟团队的配合下得到有效解决,许多安全隐患也被及时消除在了萌芽状态。
让名师优徒有更多出彩机会
不过,湖北能源集团工会并未止步于此。针对“导师带徒”知识技能学习还不够全面、教学方式依旧单一的短板,工会创建“三点沙龙”,导师团队和徒弟团队可围绕学习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亮点项目进行研讨、学习、互动,形成灵活、高效的交流学习平台。
为提高职工参与“导师带徒”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增强对优秀导师的吸引力,集团工会于2011年相继推出“模范导师创新工作室”和“师徒练兵会”两个载体,为名师优徒创造更多脱颖而出、出彩的机会。
目前,公司所命名的16家“模范导师创新工作室”中,有7家被命名为“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年均形成创新成果5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近千万元。通过“师徒练兵会”涌现的优秀师徒中,20余人获市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8人在省级职工技能竞赛活动中获奖。
10余年来,“导师带徒”在该集团企业内广泛开展,效果显著。4300余名职工中,累计签订师徒协议3015人次,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比由23%增长至42%,共有100余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900余人具备多技术工种操作资格,1800余人达到上岗标准。活动涉及企业7大板块的42个岗位,使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新闻推荐
庭审现场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检察4月10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