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股市> 正文

人造肉离我们有多远? 探访美国人造海鲜企业

农村大众报 2019-05-29 14:31 大字

据新华社洛杉矶5月27日电最近,“人造肉”这一新鲜概念引起公众关注。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人造肉汉堡评选为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之一,与定制癌症疫苗、核能新浪潮、灵巧机器人等并列。

人造肉到底是什么?口味如何?是否安全?未来能否成为传统肉类替代品?新华社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美国一家名为“无鳍食物(FinlessFoods)”的人造海鲜公司,一探究竟。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市的公司创立于2016年6月,致力于利用生物技术研发人造海鲜,目前已吸引投资400万美元。公司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共设有4个细胞生物实验室。

记者在总部的细胞生物实验室看到,这里配备了空气过滤设施、细胞计算机、细胞分子仪、生物分析仪等精密仪器。

人造肉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大豆蛋白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富含大量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在素食主义者中十分流行。另一类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和生物技术制造的人造肉,研究人员用氨基酸、糖、油脂等物质在器皿中培养干细胞,让它慢慢“长大”,其外观、口感类似于传统肉类。

“无鳍食物”目前主要做人造蓝鳍金枪鱼。蓝鳍金枪鱼被认为是制作寿司和生鱼片的顶级食材,但是由于生长缓慢及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进入濒危物种名录。

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塞尔登告诉记者,实现蓝鳍金枪鱼的实验室培养,不仅能保护海洋生态,减少能耗,还能避免人体吸收鱼类在海洋环境中体内所产生的水银、塑胶、生长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此外,实验室合成远快于鱼类生长周期,蓝鳍金枪鱼在海洋的生长周期大约是3年,但在实验室内鱼肉细胞数量每24小时就能增加一倍。

科研人员介绍了人造海鲜合成的大致过程:先是通过过滤和筛选,从一块活鱼肉中提取鱼肉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养,实现细胞分裂,变成鱼酱;之后再加入酶,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糖、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通过调整气压、酸碱度等模拟鱼体内生长环境,使细胞最终“长成”鱼肉。

塞尔登表示,人造海鲜口味与真海鲜无异,目前最大障碍是成本过于高昂。实验室培养的第一块蓝鳍金枪鱼肉成本为每磅1.9万美元(1磅约合0.45千克),现在已降到每磅5000美元,但仍比野生蓝鳍金枪鱼售价昂贵许多。

人造肉兴起的背后是人类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客座评选人比尔·盖茨撰文说:“下一代蛋白质不是为了让肉更多,而是为了让肉更好。它让我们在不助长森林砍伐或甲烷排放的前提下,更好地供给这个人口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世界,让我们不用杀害任何动物就能享用汉堡。”

近日,美国人造肉公司“超越肉类(BeyondMeat)”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收涨163%,成为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涨幅最大的公司。

新闻推荐

获奖企业家将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力弘扬担当精神,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当好推动转型发展的领头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当好推动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