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伪牛市误认为真牛市
■他山之石
■宋清辉
连续上涨近两个月后,A股在今年3月份处于涨速减弱阶段,4月份则已经处于压力大于动力的阶段。5月份的开门绿之后,似乎被砸懵了A股没有体现出年初的战斗力。被砸的不仅是A股,欧美股市也被使劲地砸了一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次抬头令全球资金都感到不妙,经济预期的不景气又让资金对市场的预期打了折扣。
五一小长假之前的A股对后市信心满满,理论上的利好被现实中猝不及防的利空撞得不见了踪影,前期看似在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充分调整的A股不得不又向下调整,来势汹汹的风险就是如此不给A股面子。实际上,风险并不是忽如其来,而是一直隐藏在A股之中,只是在暴涨、狂涨、疯涨的伪牛市中,没有多少人愿意承认或重视风险。
回看历史,市场往往会在行情大涨没多久的时候,就喜欢高喊“牛来了”。例如A股在2012年12月初开始的行情,在没有实质性利好的情况下连续上涨,上证指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1949点上涨到2444点,累计上涨近500点、涨幅近25%。但在市场开始疯狂的时候,股指又开始下跌并成为2000点下方的常客,这说明看不见的利好未必能有助于A股长期上涨,但看不见的风险将大概率成为A股的压力。
看不见的风险有哪些?没有任何预兆的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济不行?还是空方的虎视眈眈?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无论A股处于哪个点位,都存在风险。在A股上涨的时候,前期获利资金的离场会对股市造成压力,使得股市后期上涨动力不足;在A股下跌的时候,资金为了止损离场会对股市造成恐慌,使得更多的资金跟随离场,令股市有更大的承压。换句熟悉的话来说,投资有风险。
所谓风险,就是人们对某些不可控行为的无可奈何,没有把握好火候就有炒糊菜的风险,没有看好路就有摔倒的风险,没有打疫苗就有得病的风险。A股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市场,不同人的见解不同,其操盘行为也会不同,风险就从中产生。就如本文会被许多读者认为没有意义,对部分读者而言则存在一定价值。
不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不同,有的人认为股价支撑力量不够选择离场,有人认为未来还有上涨空间,持股量较多的一方往往左右了股价的方向。券商、媒体以及不负责的传言又会影响投资者对股价的判断,因此股市实际上不是股民与商业的博弈,而是买方和卖方数量上的博弈。
因此,在上市公司没有足够证据能够证明公司未来发展向好的情况下,其股价是否到位、是否符合其当前情况,就会被投资者质疑。同理,当国家没有足够证据佐证A股的未来很美好的情况下,市场对A股还会继续上涨的信任力就不够。在受到质疑的情况下,无论短期中期长期都没有未来,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尤其是实际结果给予投资者安全感、信任感,才有可能使风险的杀伤力没有那么强大。
上证指数从6124点跌落到1664点,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伤痛,可投资者们在股指疯狂冲上6124点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股指的疯狂上涨做出理性思考——是什么推动股市的狂涨呢?上市公司的价值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公司股价?在股市暴跌之后,许多人怨天怨地怨证监会,就是不怨自己的冲动、不理智和无视风险。
粗略计算,仅以指数变化来看,上证指数从1991年的100点基点到近期近3000点,平均每年度的上涨幅度超过12%,这一上涨速度要超过银行定期存款、金融机构大多数理财产品,已经是极高的增长速度。大多数人所希望的不是资金、价值的长久持续增值,而是一夜暴富,期望天天命中涨停板。如果投资者们都能理性对待股市、减缓成交频率,就有希望使股市波动减弱,优质上市公司的股价将走出慢牛。
我在今年年初舆论一片“牛市”声中,认为当时的市场是“牛势”而非“牛市”,是基于当时的上涨处于非理性状态。目前来看,纵使当前的行情属于暴涨过后的合理回调,但同时也反映出前期的行情属于风险满满的伪牛市。回看暴涨行情,基本面和技术面在当时疯涨之际均失效,存在的利空也未能拖慢股指上涨的速度,上证指数近三个月的时间,超800点的上涨和超30%的涨幅,令回调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风险因素,A股也许能够避免此次回调,但未来将会在更高的点位摔得更深。
总而言之,未来未知的风险无穷无尽,如果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都能好好表现,如果大家都有信心,我们所期待的慢牛市场终会到来。
新闻推荐
周四两市继续低开,开盘后一度快速反弹;随后受到承压,出现震荡回踩走势。午后市场部分护盘品种异动,带动股指再一次快速上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