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股市> 正文

从锚定效应看理性投资

达州晚报 2019-04-04 10:09 大字

首先,我先回答上周提到的计算题:“一万元,每月赚10%,利滚利(复利),十年后会是多少钱?”,答案是16.19亿元。那么请问大家,如果一些“短线高手”真实存在,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闷声发大财而来找你呢?

回到市场,4月1日和4月2日,两市成交量分别为10440亿、10385亿。两个交易日,两个一万亿。长期以来,笔者高度重视核心变量“成交量”,并坚持认为:“成交量比涨跌幅更重要,建议投资者紧密关注‘量’的变化”。刚刚过去的3月合计21个交易日,日均成交8851亿,其中6个交易日超过1万亿,3个交易日在7000亿以下。成交最低的一天也就是3月28日成交量为6637亿,最高的一天近1.2万亿。回首今年1月,日均成交量仅2968亿,去年12月则更低。作为投资者投资热情的风向标,量能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轮行情的长短。

近期行情启动后,广大股民面对行情机遇时心态复杂,担心“追高”又担心“错过”,实质上是“不理性投资”的体现。笔者今天以“锚定效应”来谈谈大家对于股票投资的不理性。

首先,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为什么有些股民会踏空这波上涨行情,因为底部区域2440.91点时绝大多数人心里想的指数要跌到2000点或者1849点(前期最低点),这就是低点的“锚定作用”。

一旦错过了似乎“最佳”的买入时点,人们常常等待并希望出现相同或者更低的时机。如同股民在卖出股票时,如果错过了一个诱人的高价,就很不愿意在相对低一些的地方成交。

但是,这个锚定值也在发生变化。比方说,投资者在股价5元时不敢买入,但股票一路飚升,最后股票价涨到30元,这时人性中“追涨”的冲动冲淡了初始的锚定值。随后价格震荡调整又跌到20元,投资者常常选择买入。因为投资者的锚定值已经从最初的5元以下直接变化到了30元。

指数也是如此,2500点附近,很多人不敢买票,希望能跌到2000点,甚至1849点。但当指数开始快速回升涨到3000点时,股民又开始尝试购买股票。完全可以预料,指数涨到4000点,甚至5000点时,买票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他们心中的“锚”已经从2000点涨到了6000点、8000点、甚至10000点。那么回头来看,到底是2500点买入好,还是4000、5000点买入好?

因此,“择时”很容易造成偏差,因为选择是“人为”的,而人是“非理性”的。锚定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样的房子,如果市场价格高,它就显得比市场价格低时更有价值,即使你决心抵制价格的影响也没有用。此类事例不一而足,锚定效应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旦你要考虑某个数字是否会成为一个估测问题的可能答案,这个数字就会产生锚定效应。

在投资领域中,许多股民热衷于通过主观性很强的锚定值去预测市场,认为自己是通过对过去的解读来预测未来走势,却忽略了我们在主观锚定时可能产生的巨大偏差。丹尼尔·卡尼曼:“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因为猴子能平均对待每种可能”。股民朋友们需要回归常识,告别“预测”,告别“我认为、我觉得、我感觉……”,坚持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守在能力圈里,等待迟早轮回的机遇和财富,不追涨、不杀跌、不择时。

(此文观点只代表作者观点,仅供参考。本栏目欢迎广大股民朋友踊跃投稿。)

(州河边论股)

新闻推荐

川股一季度涨幅傲冠全国

领先排名第二的贵州近8个百分点川酒板块表现抢眼市值逼近5000亿随着3月行情的收官,今年一季度的个股指标也随之出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