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股市新闻> 正文

理性看待券商“唱空”研报 □ 皮海洲

成都商报 2019-03-12 01:55 大字

【一方面,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希望券商的“唱空”研报能够更单纯一些,不要将其与牟取不当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对市场的一种操纵行为。】

近日,两家券商的“唱空”研报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一是3月7日中信证券“唱空”中国人保,认为目前中国人保A股股价显著高于合理区间,按合理估值算,中国人保未来一年股价潜在下跌空间超过53.9%。二是3月8日华泰证券“唱空”中信建投,其目标价相比当前股价出现腰斩。

如何看待券商“唱空”研报这件事情?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来说,“不评论这种事”当然是正确的选择,毕竟券商发布研报也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券商的权力所在。但作为投资者来说,在对待券商研报问题上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券商的“唱空”研报,尤其需要理性。

实际上,券商发布“唱空”研报这种事情在A股市场上是比较少见的,毕竟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券商的眼前利益。券商的利益是与行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券商都是“唱多”行情的。哪怕市场的风险很大,券商能保持沉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根本就不会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这也就是券商“唱空”研报在A股市场上极其少见的重要原因。毕竟对于券商来说,只要行情还在,券商的利益就在,至于市场的风险,那最终都是由投资者来承担的,而与券商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券商发布“唱空”研报至少从表面上看并不符合券商利益。因为发布“唱空”研报其实是向投资者提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有可能从相关的股票中撤离,远离相关的股票,这样相关股票的交易就会走向平淡。相对应的就是券商的交易佣金收入会减少。当然,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阶段性现象。因为从长期来看,券商如果能够及时提醒投资风险,让投资者能够及时地规避投资风险,争取更多的投资收益,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在未来选择这样的券商,这对于券商获得长期利益显然是有利的。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需要理性对待券商的“唱空”研报。虽然在行情走好的时候,投资者希望可以获得更多投资收益。在这个时候,投资者最喜欢听到“唱多”股市的“牛声”。但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券商及时发布“唱空”研报,向投资者提示投资风险,这其实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做法。作为投资者来说,一定要理解券商的这份“良苦用心”。甚至应该要倍加珍惜。毕竟这样的“良心券商”在当下的A股市场并不多见。对于投资者来说,赚钱固然重要,但防范风险更加重要。进入股市里的投资者都有过赚钱的时候,但为什么最终又亏了,就是防范风险的能力太差。所以,对于这种主动向投资者提示风险的“良心券商”,投资者要格外珍惜。

当然,券商发布“唱空”研报也需要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即通过“唱空”研报来操纵股价,达到为自己或利益集团牟取暴利的目的。比如,通过发布“唱空”研报来打压股价,以便在低位进仓;又比如,先在高位融券卖出股票,然后通过发布“唱空”研报来打压股价,以期达到做空获利的目的;对于一些权重股,在发布“唱空”研报的同时还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做空,这同样是一种操纵市场的行为。不过,对于一些非权重股或权重占比极小的股票来说,在发布“唱空”研报的同时在股指期货上通过做空来获利,这种方式操纵股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在券商发布“唱空”研报这件事情上,一方面是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增强风险意识;另一方面是希望券商的“唱空”研报能够更单纯一些,不要将其与牟取不当利益联系在一起,进而形成对市场的一种操纵行为;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如果真的涉及市场操纵行为,监管的脚步还是应及时地跟上。

新闻推荐

提高证券违法成本让“割韭菜的”无路可逃

两会经济策在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上,樊芸代表称:现在证券法顶格处罚只有60万元,解决不了问题。像“割韭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