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幅近十倍的康得新被ST 监管之剑还可以更“利”
新京报漫画/高俊夫
企业观察
如果如康得新公告所称,至今尚未收到监管部门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而且此次大股东涉嫌侵占康得新资金的信息也属于其“自查自爆”,是否也说明,当下的监管力度和进度与市场和投资者期望尚有差距。
1月23日,上市公司中再增加一只“ST概念股”。康得新此前晚间公告,公司因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公司股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自2019年1月23日开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康得新”变更为“ST康得新”。这只曾经股价涨幅近十倍的“网红白马股”,一夜之间爆雷,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从康得新的公告来看,首先是财务状况“大变脸”,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康得新账面期末货币资金约150.14亿元,现金余额高达143.13亿元。而此次康得新公告称,持续举债融资,甚至还不起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而康得新最终爆出的另一大雷是:发现公司存在被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况。或许接下来,康得新还有更多的问题爆出。
康得新“被ST”暴露出股市长期以来存在的多重顽疾。回想当年,康得新以材料高科技行业这一“朝阳企业品牌”出现,号称要通过新材料、智能显示、碳纤维三大核心主营业务,聚焦消费、交通、新能源、医疗、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核心市场,这些市场每一个市场规模都是万亿级,康得新也因此给予了投资市场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曾在股价上一路高涨,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康得新财务造假、大股东占资等问题相继被爆出,我们才惊觉,康得新的“神话”与“跌落”都似曾相识。康得新在一段时期内受到追捧,无非还是主打概念股,被不少机构和投资者用于题材炒作,其股价上涨与其实际业绩、市场竞争能力并无太多关系。某种程度上,康得新当初的千亿市值,也是投资机构和部分股民共同参与炒作的结果。正如那句著名谚语: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自2018年起,康得新就屡屡释放利好消息,搞所谓资产重组并多次停牌,但其战略合作、收购等利好消息往往经不起检验,而去年10月,因未披露股东间的一致行动关系,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开始对康得新及控股股东康得集团、实际控制人钟玉立案调查。那么,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内,康得新的财务数据报表是否存在问题、有关大股东侵占康得新资金的问题有多严重?这些情况是否已经被监管部门调查清楚?如果如康得新公告所称,至今尚未收到监管部门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而且此次大股东涉嫌侵占康得新资金的信息也属于其“自查自爆”,是否也说明,当下的监管力度和进度与市场和投资者期望尚有差距。
1月18日,深交所披露对康得新的问询函,要求公司于1月18日前做出书面说明。对此,康得新迟迟没有进行回复。由此可见,面对深交所的问询,作为上市公司康得新可以一再拖延,恐怕还在于其认定监管手段有限。
可以说,向上市公司发出审核问询函件,本身即是重要的监管措施,要求公司回复有关问询内容并予以公开,既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也给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深入了解公司的机会。而类似于康得新这样迟迟不予回复的公司,本身就说明其问题所在。那么,监管部门能否确立问询回复的相对刚性,包括回复时间、上市公司不如期回复所要采取的进一步监管动作等,从而确保问询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楚天
新闻推荐
周三A股市场出现了缩量中窄幅震荡的格局。上证综指在早盘一度因为指标股的拉升而强劲回升。但是,成交量持续萎缩,说明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