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解禁股减持很有必要
■名家视线
■财经人士 曹中铭
统计显示,2019年1月份为A股市场全年限售股解禁高峰,有199家上市公司、合计约404.80亿股限售股迎来解禁,总市值超过2700亿元。新年伊始,限售股减持公告即蜂拥而来。仅仅1月3日,沪深两市就有30多家上市公司集中发布减持公告,其中就不乏持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
比如新疆火炬持股17.19%的股东九鼎投资和持股9.09%的股东君安湘合及王安良,拟将其所持股份全部减持,累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28%。鹏鹞环保持股19.47%的股东CIENA ENTERPRISES LIMITED和持股10.98%的股东卫狮投资拟将持有的股份全部清仓,累计占总股本的30.45%。两家上市公司相关股东的清仓式减持都堪称“大手笔”,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价的剧烈波动。消息公布后,两家上市公司股价最大跌幅都超过13%。
限售股的减持犹如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让市场不堪重负。而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清仓式减持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无形中放大了市场的风险,长期以来一直遭到投资者的诟病。为此,监管部门多次出台措施对限售股的减持行为进行规范,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无法解除限售股对于市场资金面上的抽血作用。
据统计,2019年解禁限售股市达到2.66万亿,这样的规模显然并不小。虽然解禁规模并不等于减持套现规模,但仅仅只看数据,就足以对投资者心理上产生压力。而且,从近几年限售股减持看,套现金额并不小。比如2016年限售股套现2837亿元,2017年因5月份出台《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减持新规),当年限售股套现金额有所下降,但也达到1600亿元。限售股套现金额与每年新股IPO融资额不相上下。比如2017年438只新股融资2300多亿元,2018年103只新股融资1632亿元。从数据可以看出,限售股减持所产生的抽血作用丝毫不亚于IPO。
事实上,即使在减持新规实施后,市场上仍然对限售股减持“闻之色变”。背后原因,一方面在于限售股规模庞大,且随着新股发行常态化而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则在于,即使是股市处于持续低迷阶段,限售股由于持股成本较低,仍然大肆减持,丝毫不顾及二级市场的行情走向与其他投资者的感受。
有鉴于此,虽然监管部门已出台减持新规,且减持限售股是持有人的权利,但个人以为仍然有进一步规范限售股减持的必要。
首先,需要从限售股减持的时间间隔周期与减持数量上进一步收紧。根据减持新规的规定,限售股通过交易所竞价减持,3个月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1%。一年即可减持4%,4%的减持比例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并不少。而且,考虑到某些上市公司股东较多的情况,比如5个股东,那么一年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最高可达20%,占比明显偏高。因此,建议对这一规定进行修改,可规定每一股东每年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不得超过2%。而且,对于限售股的锁定时间,持股5%以上的建议锁定5年,小于5%的锁定期不少于3年。
其次,在大股东的减持套路中,某些大股东常常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实施过桥减持,这一套路同样有必要堵死。根据减持新规,协议转让的出让方与受让方应在股份减持后6个月内遵守3个月减持不超过总股本1%的规定,6个月后将不受限制,这也是市场上频现过桥减持的根本原因。对于该规定,建议修改为相关受让方每年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不得超过2%,如此才能抑制大股东过桥减持的冲动。
此外,针对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违规减持行为,建议建立违规者的股份“回购”制度。可规定违规减持股份的,由违规者从二级市场全部买回,如果存在收益的,归上市公司所有。如果能采取这三大举措,限售股对市场造成的压力将大大减缓。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刘慧)长生生物15日发布公告称,14日收到深交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决定书,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