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沪港通: 促进市场融合 见证对外开放提速
作为跨境双向投资开放的“破冰”之举,沪港通17日迎来开闸四周年。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0万亿元、经历三件大事,“四岁”沪港通不仅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融合,更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提速。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11月16日,平稳运行四年的沪港通累计成交金额达10.3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累计共930个交易日,交易金额6.0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65.02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累计共912个交易日,交易金额4.27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46.77亿元人民币。
特别是进入2018年以来,伴随A股估值吸引力增大,借道沪港通“北上”的资金出现显著增加,累计流入约1500亿元人民币。另据统计,年初至今沪股通成交金额达2.35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116.25亿元人民币,与四年平均水平相比接近“翻番”。
沪港通诞生以来经历的三件大事,也都发生在今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自5月1日起沪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同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沪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元人民币调整至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元人民币调整到420亿元人民币。
作为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每日额度的调整扩大了内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内地与香港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这也为沪港通迎来第二件“大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月31日收盘后,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宣布,226只A股股票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为2.5%。8月31日收盘后,新增10只A股成分股,同时将纳入比例提升至5%。
事实上,沪港通联通的两大市场之间,本身也存在磨合的过程。第三件“大事”着眼于应对交易和监管机制差异带来的挑战。
9月26日,沪港通北向看穿机制正式上线。10月22日,基于投资者识别码的北向交易申报前端控制功能正式启用,对不符合要求的交易申报进行拒单。
在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的同时,“四岁”沪港通也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持续提速。
继MSCI之后,今年9月27日知名指数公司富时罗素也宣布了将于2019年6月起生效的“纳A”计划。富时罗素在致贺沪港通开通四周年时表示,展望未来,互联互通的持续发展扩大,以及沪伦通、科创板方面推出的改革均将成为富时罗素以后考虑提高A股纳入比例的积极因素。
迎来四岁“生日”的沪港通,还承载着内地与香港业界的更多期许。李小加表示,未来港交所将和内地同业、监管机构通力合作,继续优化和升级互联互通交易机制,在现有机制中增加更多产品。上交所则表示,将在沪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国际化进程,持续扩大上交所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18年11月6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Cruz)的支持者在集会活动中。视觉中国资料11月6日,美国中期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