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股市新闻> 正文

不把成本当“筐” 景区门票价才能下降

南宁晚报 2018-07-02 03:31 大字

■苑广阔

暑假将至,旅游旺季来临,国家发改委为游客们送上大礼包。29日,《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今年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6月30日新华网)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门票价格成为近年来的社会热点话题,时不时刺激着国人的神经,招致公众的诟病。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加重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另一方面是部分景区景点在门票问题上套路太深,严重侵害了游客的利益。

尽管公众的这种不满与质疑,早已引起了包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内的关注,并且也出台了很多规范性的政策、措施,但是在效果上却有些差强人意。比如国家发改委曾经规定景区门票价格一旦确定,三年内不涨价,结果最终从“三年一调”变成了“三年必涨”,引起了公众更大的不满。

随着最新《指导意见》的出台,以上种种弊端有望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次公众之所以对门票降价,或者说门票定价的合理化寄予厚望,不仅仅是因为《指导意见》严厉的措辞,要求各地区不得对新一轮的门票降价要求避重就轻、流于形式、敷衍搪塞;不得明降暗升,变相增加游客负担,更是因为《指导意见》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出发,对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起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作用。

在旅游业内人士看来,要想推动门票价格的下降和合理,就必须从解决造成门票价格上涨的根本性原因入手。而这个根本性原因,就是景区门票的“额外负担”问题。

其一,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随意扩大门票价格覆盖范围,门票收入被用于景区外资源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开支,导致景区门票额外负担过重,价格水平被不断推高。其二,在一些地方,国有景区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吃。门票收入被用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开支,甚至直接补充财政收支缺口。其三,还有一些地方国有景区被租赁经营或特许经营,甚至成了上市公司,造成公共资源的商业属性明显重于应有的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

为了对推动门票上涨的这些因素进行釜底抽薪,《指导意见》要求合理界定门票定价成本构成。将门票定价成本严格限定在景区游览区域范围内直接为游客提供基本游览服务所发生的设施运行维护、人员薪酬、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以及自然、文化遗产等资源保护支出。同时在摸清门票成本底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价格管理机制,实现动态监管。

这样一来,景区门票成本才不会成为“一个筐”,导致景区和地方政府把什么都往里装。而也只有这样,地方政府和景区才没有理由不合理地提高门票价格,最终让门票建立在成本之上,让景区体现公益属性。

新闻推荐

证监会彻查18起“老面孔”违法案

本报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29日表示,证监会近期部署了2018年第二批专项执法行动,严打一批屡查屡犯的违法行为。常德鹏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