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配售基金真的是普惠投资者吗?
黄湘源
■黄湘源
这种所谓战略配售
基金的战略意义,与其说在于打开全民参与的普惠金融新大门,不如说是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独角兽CDR做贡献,来达到为独角兽CDR保驾护航的目的。
市场管理者还在为CDR战略配售基金的大热发行而沾沾自喜,A股市场却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敏感位置,一旦破位,或难免会破罐子破摔,一泻千里。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根本任务,也是发行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们的市场却在以不断提高发审否决率的严厉监管态势作为IPO常态化显著标志的同时,一再地力图让“独角兽”不仅得以超常规过会,还以一兽等于一至十倍于一个IPO批次的融资额度而不断刷新常态化的IPO纪录。更有甚者,为了给接踵而来的CDR保驾护航,一口气特批了数家CDR战略配售基金。如此赤裸裸的行政干预,无论是在美欧等独角兽的先行者,还是允许同股不同权和创新企业上市政策艰难破冰的香港市场,都是没有的。
事实上,战略配售这一方式在工业富联上市发行时已被试行过,最终共有20家战略投资者参与进来,参与配售的包括央企、大型国企、金融机构等。作为服务于企业CDR的定制基金,战略配售基金不仅将成为CDR的重要资金渠道,而且正是因为同时具有基金和战略配售两个属性,个人投资者的进入门槛也非常低,在某种意义上似乎还颇有一点普惠金融的味道,对许多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不无诱惑。殊不知这种所谓战略配售基金的战略意义,与其说在于打开全民参与的普惠金融新大门,不如说是通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独角兽CDR做贡献,来达到为独角兽CDR保驾护航的目的。
以前面三只IPO的独角兽上市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备受政策面呵护的独角兽和没有政策特殊关照的独角兽就是不一样。美国上市的独角兽涨的也有跌的也有,香港上市的独角兽则几乎就是上市一个就破发一个。相比之下,A股一上市就青云直上的独角兽简直成了傲世独立的异类。那么,到底A股上市的独角兽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这恐怕也很难说。唯一不同的,就是由于政策的特别关照,A股上市的独角兽也就不免患上了A股IPO首发新股越炒泡沫越大的估值膨胀老毛病。一个药明康德,一个宁德时代,一个工业富联,无不如此。他们真正的优势,如果不在于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垄断性的竞争能力,以及未来爆发性成长的能力,而只是政策关照的份量,则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政策关照一旦力有未逮,价值的物归原形,岂不就只是早晚的事?
战略配售基金也许也不难在某个特定阶段或特定时期给CDR带来可观的资金支持,但是,单兵突进的此战略毕竟不是全面改革整体推进的彼战略。这种仰仗拍脑袋所拍出来的政策性特别支持生拼硬凑撑起来的资金力量,纵然可以令一意以圈钱为重的独角兽CDR得逞于一时,也未必一定就能够让这个市场在泡沫状态的表面效应支持下硬多久。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别的,而是在于这些产品可能过多的脱离实体经济,变成市场玩家的炒作工具,最后产生一些更为巨大的市场风险。在只图一时一事之快的急功近利政策特别引领下敲锣打鼓所迎来的CDR,来到我们的这个市场究竟是干什么来的呢?他们真的是为支持我们的实体经济服务的吗?别的不说,尽管小米信誓旦旦地说什么以A股为主战场,但CDR和IPO的谁者为主谁者为辅,又岂是谁说是就是谁说非即非的呢?更何况,土生土长的小米CDR所圈的钱,主要就不是用在发展本土的实体经济,而是迫不及待地到海外去拓疆辟地的。至于那些大股东早已不再是本土初创者而是外国资本的独角兽CDR,就更不必多说了。
对于奄奄一息的A股市场来说,独角兽IPO和CDR的抽血效应越大,显然是不可能也无法用新陈代谢的越来越快和越来越健康来加以解释。最近市场跌跌不休的走势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尽管我们并不是不乐见于让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独角兽们回娘家,但真正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实体经济稳定增长的战略考量,未必是圈钱和泡沫炒作单兵突进的独角兽IPO和CDR,而只能也必须是合乎逻辑也合乎规律的发行制度的深度市场化改革,尤其是未来在《证券法》修法到位基础上顺理成章所推出的注册制改革。任何游离于这种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改革部署的单边圈钱和单边泡沫炒作,哪怕以创新的名义美名曰所谓的某某战略,如果违背了“十个手指头弹钢琴”的原则,不仅将无法达到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推动和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目的,反而还难免会发生有悖于全局性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意向的严重不和谐。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新闻推荐
日前,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带领一众高管,亲赴美国为招聘会做起推销。值得注意的是,谢永林在此次海外招聘中,专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