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还是利空?多角度解读市场影响
上周五,两则关于证监会的新闻引起市场人士的关注。一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授权决定期限拟再延长两年。二是,企业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澎湃新闻
有投资者好奇,注册制推迟,背后是暂缓还是停止?“并不意味着搞不起来了,市场最终肯定还是要走向注册制的。但是,在这之前,还应该先解决种种问题,比如垃圾股退市的机制还没有搭建完全,市场不能只进不出。”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其实,注册制具体的推出时间对市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股市的实际融资规模。”上述人士补充道。
对此,新华社的文章则在呼吁投资者们理性对待。“‘注册制\’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执著于这三个字。”文章这样写道。
尽管注册制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没有上市门槛、没有节制地发股票,但注册制下的新股发行门槛势必将有所降低,难怪有市场人士直截了当地提问:“注册制暂缓,壳股又有的玩了?”这就不得不提证监会在上周五晚间发布的另一则新闻了。
当日,证监会通过官网发布《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其中提到,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志林认为,在这两条看似不相干的新闻背后,蕴含深层意义,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注册制推迟的两年中,IPO审核标准会越来越严,过会率较低,以控制增量,尽量减少新的“大小非”产生。2018年,新股发行会明显减少,给市场一定的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还提出,注册制的延缓,是腾出两年过渡期,逐步解决信托资管产品问题,以及上巿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两条信息叠加,有利于“大盘股搭台、中小盘成长股唱戏”格局形成,重现2013~2014年的个股活跃场景,应该以较大的利好来看待。
不过,针对“借壳”的影响,多位投行人士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一位从事IPO项目的投行人士认为,IPO被否企业的监管指导意见,可以明确回应上文中提到的问题,炒卖壳股依然是监管层打击的对象。他这样解释:“这两则消息结合在一起看,其实就是打击炒壳。当然,注册制根本上就是打击炒壳的,放开了,壳资源自然会变得平常。但这个新的监管口径一出来,这些被否的企业3年之内没办法去借壳,只能乖乖改进问题后二次上会,或者寻求海外市场上市等其他途径,这就是说,不要以为注册制推迟,壳股就又有出头之日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还未上市的企业来说,也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上市安排,IPO也不是想冲就能冲的了,一旦进入准备上市的队伍,就不能轻易转换轨道,用借壳来完成“曲线上市”。这无论是对新股发行的质量,还是对壳公司价值的打压,都可以起到有利效果。
新闻推荐
中国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复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隶属于中国光大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光大银行于201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3年12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