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股市新闻> 正文

着力培育甘肃省发展的六种新动能

甘肃日报 2017-07-31 06:33 大字

李含琳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今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立足省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甘肃省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应聚焦思路和战略,从六个方面不懈努力。

一、培育体制新动能

到目前为止,甘肃省通过体制改革获取的发展动能还很不足。主要表现在:国企改革还没有突破资产多元化的瓶颈、科研单位多数是政府单位、农村实体经济成长慢、民营大中型企业发展不足、政府宏观调控体制更多的是传统方式。根据统计,到2016年底甘肃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只有47.6%,而全国已经达到66%。所以,培育体制新动能必须加快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在国企中普遍实行资产多元化政策,建立多层次的委托代理机制,通过资产多元化促进管理市场化;二是大力推进科研单位的体制改革,分步实现与政府和财政之间的牵挂关系,独立自主开展技术创新;三是农村体制改革要瞄准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灵活性、扶持大中型农业经营公司、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户经济实体;四是实施民营企业振兴工程,扶持大中型民企的成长;五是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县域“扩权强县”和市场做减法的工作。

二、培育人才新动能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甘肃省的人才总量并不小,到目前为止,全省的专业技术人员有64万人,各种农村实用人才约有100万人。人才动能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才主导战略选择不当、人才政策落实不到位、大部分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不足、骨干人才流失严重等。因此,要提高人才新动能必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是人才战略导向必须向“提高使用率、控制流失”转变。二是人才政策创新要抓紧落实问题,改变“政策多落实少”的局面。三是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开发问题。四是切实提高创新人才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质量。五是利用好利益杠杆,用工资、奖金、提拔、年薪、股票期权等多个手段,调动各方面人才的创业创新积极性,形成人才发展合力。

三、培育创新新动能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甘肃省的科技创新平台、机构和组织等在数量上并不少,处在全国中上水平。到2016年底,全省共设立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53家,认定各类省级创新平台605家。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创新短板,如创新机构行政化、创新资金财政化、转化渠道行政化、研发投入比低等,在规模以上企业中,89.1%的没有设立研发机构,78.7%的没有研发活动,52.7%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策选择: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市场化,做好创新机构企业化、创新成果商品化、创新交易市场化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创新激励要“量大面宽”,科技功臣政策急需调整,建议实施“甘肃创新500强”政策,即每年奖励100位科技专家、100位农村实用人才,100强科技企业、100项技术专利、100项决策咨询成果。

四、培育产业新动能

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必须靠产业集群来支撑。到2016年底,甘肃省的产业结构虽然已经调整为“321”的结构,但是,其结构内涵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3.1%,而东部在40%以上。另外,在工业中重化工业比重占81%,在农业中初级加工率只有15%。全省经济实体多达110多万个,但“非小国大”“非低国高”和“非弱国强”的问题突出,动力产业、实力产业和朝阳产业明显不足。对策选择:一是在产业结构优化上,农业比重要稳定,不能降低到12%以下,要以提高成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为主。工业比重要提高和稳定在40%左右。服务业要挤掉水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信息等新业态。二是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要稳定上游产品比重,提高下游产品比重;增加装备制造业产品,稳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机器制造优势;工业品和农产品都要注重出口基地的建设,努力增加出口比重。三是在成分结构方面,争取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65%左右,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改变数量多、规模小和技术落后的状态。打造一批资本实力强、创新能力高、品牌影响大、加工能力优、出口比重大的大中型民企。

五、培育融资新动能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金融在所有的经济领域中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和调控力,所以,一定要把建立新型融资体系和机制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种银行机构有340家,但同时也存在战略定位低、民间融资机构少、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基本没有和金融中心建设明显滞后的缺陷。培育融资新动能:一是要下决心改善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提高诚信度和履约率。二是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使“隐形金融”显形化,落实民营融资机构的自主管理政策。三是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可以在兰州新区等国家级高新区、工业区和农业区中先做试验,逐步向全省推广。四是完善普惠金融的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减轻政府的清债压力。

六、培育开放新动能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共同模式,各国争先恐后地发展国际贸易、FDI、境外投资等,开放成为快速高质发展的新能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甘肃省的开发水平还很低。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甘肃省利用外资的总量接近60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03%。究其原因,主要是解放思想不到位、开放观念不够、装备制造业和加工业落后、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少、招商引资的环境差等。因此,要提高开放新动能,必须加快解决好如下问题:一是切实加快体制转型,特别是国企体制、政府体制、投资体制、税收体制等,缩短与市场体制的差距;二是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提高加工能力,形成“甘肃制造”优势;三是实施标准提升工程,工业品和农产品都要按照出口标准重新打造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做实、做足和做好“向西开放”,加快形成双向和多向贸易框架;五是逐步建立由商会和企业主导开放的机制。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教授)

新闻推荐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

本报讯(记者耿薇实习生刘冲)7月25日,《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修改稿增加多款规定,进一步强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机制作用,破解科技成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