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短视频文化的符号暴力

甘肃工人报 2021-12-22 07:47 大字

冀佳佳

短视频文化是互联网文化的子文化,在短视频日益流行的当下,短视频中的文本生产和消费已经深度场景化,它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带来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然而,部分短视频中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符号展现出一种温和的文化软暴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具有一定消极性。

综合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符号暴力指的是语言、行为、思想等符号内容所构成的为用户所接受的看不见的、沉默的暴力。由此可见,短视频文化中的符号暴力并不全由短视频平台和内容生产者推动,用户不自觉的自我异化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短视频文化符号暴力的出现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一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触网成本降低,用户得到“技术赋权”,每个人都在短视频平台获得了发声的话语权,但由于用户生产文本符号的动机多样,加之缺乏专业媒体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很容易使符号信息失实。二是按照古斯塔夫·勒庞的理论,群体的智力往往低于个人智力。当煽情类符号信息出现时,用户往往会沉浸于“集体狂欢”。甚至自我麻醉,在群体极化中获得快感。三是用户的偏好很容易被短视频平台所收集、掌握。大数据技术制造“信息茧房”和“过滤泡”,用户只能接受特定符号内容。从而限制了用户的认知边界。四是大众文化偏重“浅白”的面向,使得短视频文化符号浅而不深、快而不远、短而不长,成为快餐文化。五是短视频媒介属于麦克卢汉所强调的热媒介,解码符号意义时,需要调动的直觉器官多,对思考的需求少,部分用户不自觉中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识,成为“沙发土豆”。六是“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同样存在于短视频文化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则会使短视频的社会、文化效益大打折扣。

短视频运营者应发挥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注重自身的“把关者”身份定位,利用算法等手段分析含有符号暴力的内容文本,及时将虚假信息符号过滤到位。而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应坚持“内容为王”,加强行业自律,少生产低俗产品,多生产有深度、有影响的产品,以高质量的符号内容赢得用户肯定,防止陷入“各领风骚两三天”的命运。同时,提高用户媒介素养,增强用户对短视频符号内容的选择、接受、批判、思辨、生产、免疫能力,最大限度地掌握使用媒介的主动权,真正让各类有价值的信息为自身所用。在后真相时代,短视频符号内容生产不能局限于煽情、吸引注意力资源而应遵循开放、平等、理性、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以真情实感对待用户。还应增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供给,以正面符号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用户成为真正本质意义上的“人”。(摘自《社会科学报》)

新闻推荐

法国:调查400起假健康通行证

法国内政部长热拉尔德·达尔马宁12日说,针对制售假健康通行证的行为,已展开约400起调查。法国媒体先前曝光,一名新冠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