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画俗容易画雅难
齐白石 作品
人们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常听人说到“匠气”“俗气”等语汇,这属于雅与俗的理论。在古画论里,如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中,有“画忌六气”的说法。六气是哪六气呢?
一曰俗气。如村女涂脂,着花衣花裤,见之令人作呕,也叫庸俗气。二曰匠气。也叫市井气,无笔法墨法,虽工细而无力无韵,如工艺品中的画面非常甜俗。三曰火气。也叫霸悍气,用笔剑拔弩张,似乎苍老,习气纵横,着色艳丽。四曰草气。就是草率气,急躁求成,油滑草率,笔墨漂浮,粗而不雅。五曰闺阁气。即线条软弱,骨力全无,如妇女描花。六曰蹴黑气。即污胀气,不知理法,无知妄作,远近不分,层次不明。总而言之,均为“俗气”。从审美出发,犯了六气的,最低限度是格调不高。
《学画浅说》里说:“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俗尤不可染。去俗无他法,多读书,则书卷气上升,市俗气下降,学者慎之。”
“俗”同“雅”是相对的。古画论里,反对俗的同时就提倡“雅”。下面先看看有几种雅:
一曰高雅。古淡天真,毫无色相。二曰典雅。布局有法,行笔有本,有变化而不离规矩。三曰隽雅。平原疏木,远岫寒沙,笔墨无多,其味无穷。四曰和雅。神恬气静,躁妄之气,见之顿消。五曰大雅。集前贤各家之长,自成风度。
郑玄《周礼注》:“雅,正也。”文人画论中的所谓“雅”,涉及画家的艺术风格,并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境与审美标准。当年在法国沙龙,徐悲鸿获了奖,老师达昂对他说:“我教学生不是为了获奖,我要学生做大事。要有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去迎合某种东西。”迎合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俗气。
所谓“雅”,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人多题几个字,觉得很了不起,自以为很有文化。画家要靠画来讲话,不是随便题几个字就有古意。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对“俗”字的含义,我们仅指“庸俗”而言,绝不指“世俗”,更不指“通俗”。如果平凡的、常见的事情就是俗气的,那吃饭最俗,是俗不可耐了。但吃饭又大有学问,吃饭中有文化。除了生活的必需、生命的延续的需要,还有许多精神内涵的东西,就看我们怎么从日常生活中来体会。
古代的音乐就有雅、正之分。论文章风貌时,也以雅为首。刘勰的《文心雕龙》列举八体,首曰典雅。自从文人画兴起之后,雅正、雅淡渐渐成了士大夫的政治态度、处世哲学和人生修养。而“雅”更成为儒家审美标准之一。从事文人画活动的封建文人士大夫们,因其生活爱好、艺术修养和审美理想而形成了一种雅俗观。认为民间画工,皆为俗流,认为“清雅”才符合儒家的冲淡平和,把绘画当成一种闲情逸致,追求一种淡泊、简古、超脱世俗的东西。
所以作画是出于“雅兴”,要求作品具有书卷气,始见“清高”“绝俗”,这当然是由于当时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儒家思想、艺术修养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
清代画论里还提到过三种“雅气”:其一庙堂气,气势磅礴,落落大方,庄严肃穆者;其二书卷气,恬淡冲和,清高绝俗者;其三山林气,出世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者。
当然,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艺术都是反映当代精神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和代表精神。艺术的雅与俗从根本上来讲,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独创性。任何艺术都是对生活精华的提炼,并且能够与众不同。
画不同于诗歌,诗歌不同于历史,历史不同于文学,不同的门类有不同的特点,是根据个人的体会创作出来的。把前人的成功基础与当今时代社会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且这种语言不能平庸,不能千篇一律,不能重复——这时的你,就离“大雅”近了一步。
文/韩晓慧
新闻推荐
深秋到了,秋姑娘像一位手艺高超的化妆师,把树林打扮得绚丽多彩,美极了!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远看像一团团火焰,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