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禁入校园”重在刚柔并济

济南时报 2021-02-02 15:35 大字

黎青/绘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禁止带手机进校,严管就是厚爱

□然玉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回应学生使用手机,均采取了严禁、严查的高压态势。但要厘清的是,以往此类举措的依据,往往是“校规校纪”,也即学校“自主管理权”的延伸,这不可避免会衍生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手段简单粗暴”“侵权越界失控”,不少学校动辄祭出“砸手机”“没收手机”的大招,最终有理变没理,影响恶劣;除此以外,现实中这类措施所遭遇的民间质疑和法律挑战也很多,这客观上束缚了校方的手脚。此番,教育部重磅发声,终于有望一锤定音。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从不缺理由。无论是基于保护视力、防止网络沉迷的考量,又或者是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业、促进身心健康,把手机挡在学校之外,都理当如此、早该如此!特别在社交媒介、短视频、直播、网游大行其道的当下,智能手机之于学校场景、学生人群无孔不入的渗透,已然对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继续让基层学校自己出头、自己负责、做自选动作,必定是不合适的。主管部门,有义务阐明态度、统一要求。

围绕“学生手机管理工作”这件“小事”,教育部专门印发文件,这实则是很少见的。这份《通知》除了直截了当明确“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准带手机入校”,还事无巨细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细则。对学生而言,这既是“约束”也是“保障”,诸如设立“校内沟通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一定程度满足了学生和家长通信联系、信息获取的需求;而对学校来说,这既是“赋权”也是“规范”。“严管手机”有了法规依据的力挺,与此同时“乱作为”的空间则被极大压缩了。

严管也是厚爱,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教育部及时出手,值得肯定。只是,从逻辑自洽的角度审视,有效区分并分类处置学生群体的基础通信需求以及“娱乐消遣社交”需求,或许才能让这一新规更加完善和适用。

“一禁了之”也别忽略应有的“教育智慧”

□特约评论员 李鸿杰(教师)

手机问题,不是个新问题。在面对一些矛盾时,我们不妨都问两句话,这是最好的办法吗?这是唯一的办法吗?

禁止性的手段永远是最容易操作的,但“一刀切”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视之为管制或管理,但却很难把它叫做教育,特别是在一些明显利弊参半的事情上,比如对待手机这个问题。

如今,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带来的“信息便捷”,对于一个信息媒介来说,如何使用它,永远都是使用者的问题,而非机器的问题。而如何让手机成为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机器,正如同我们常思考如何把学生变成一个更喜欢学习的人一样,在手机问题上,能反映我们的教育困境,也能体现我们的教育智慧。

当“一刀切”禁止的时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手机问题不存在了,但本有的教育智慧也不存在了,而教育要面临的困境并未减少。甚至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手机被禁后,更便捷有效的学习手段变少了。

对所有人来说,智能手机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信息时代或者说技术时代带来的挑战,仍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正如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说:“技术是人类的解药,也是人类的毒药。我们对技术的高速发展心存警惕。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技术文化,去应对技术的时代。”

在对受教育者使用手机这件事上,我们更希望用更多的教育智慧解决教育困境,简单的“一禁了之”绝非我们期待的新的技术文化的范畴。

新闻推荐

法国宣布: 对欧盟以外国家关闭边界

新华社巴黎1月29日电(记者唐霁)法国总理卡斯泰29日晚宣布,为遏制新冠疫情,法国政府决定对欧盟以外国家关闭边界。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