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马拉美诗歌《天鹅》赏析

兰州日报 2020-09-22 04:10 大字

斯特凡·马拉美(1842年-1898年),法国著名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与魏尔伦、兰波同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弥漫着一种神秘主义气息,诗风柔韧飘逸,但在飘逸之中自然凝聚着心灵的甘苦和生命之沉重,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思想力量。著有《诗与散文》、诗集《徜徉集》、十四行诗《爱伦·坡之墓》等。长诗《希罗狄亚德)、《牧神的午后》,晚年诗作《骰子一掷,不会改变偶然》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天鹅

作者:斯特凡·马拉美

纯洁、活泼和美丽的,他今天

是否将扑动陶醉的翅膀去撕破

这一片铅色的坚硬霜冻的湖波

阻碍展翅高飞的透明的冰川。

一头往昔的天鹅不由追忆当年

华贵的气派,如今他无望的超度

枉自埋怨当不育的冬天重返

他未曾歌唱一心向往的归宿。

他否认,并以颀长的脖子摇撼

白色的死灰,这由无限的苍天

而不是陷身的泥淖带给他的惩戒。

他纯净的光辉派定他在这个地点

如幽灵,在轻蔑的寒梦中不复动弹:

天鹅在无益的谪居中应有的意念。

被称为“象征主义的象征”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理论家马拉美,一生致力于“纯诗”的理想写作。他认为“诗歌应当永远是个谜”,要“叫人一点一点去猜想”。在诗歌的内容和对象上,马拉美主张把创作的着眼点从客观物质世界转向自我内心世界,提出诗歌应超越事物外在形态而揭示其“纯粹本质”,力图创造出迥异于现实的、自足的、理想的艺术世界。

《天鹅》完全符合马拉美的这一诗歌理想,它运用了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暗示出诗人苦闷无奈的生活状态。在诗中,“纯洁、活泼和美丽的”、“华贵的气派”的天鹅是诗人的自喻,而“无限的苍天”则是诗人理想的象征,“坚硬霜冻的湖波”、“透明的冰川”、“不育的冬天”、“陷身的泥淖”则暗示了现实世界对诗人的束缚。整首诗暗示了陷入“霜冻冰湖”之中的诗人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痛苦的心理状态,他欲展翅高飞,而现实中却身陷泥淖,无力自拔。他不能够到达他“一心向往的归宿”,只能无奈地以轻蔑对抗“泥淖”,以受难的宗教情怀傲然于世。

诗歌中“纯洁、活泼和美丽的”、“陶醉的翅膀”、“颀长的脖子”、“华贵的气派”这些描绘天鹅的词汇,是诗人对自身卓然于世、对美的追求的肯定。天鹅“扑动陶醉的翅膀”,翅膀作为天鹅“撕破”这冰冻世界的工具,他扑动着翅膀,并陶醉于其中,不由让人想到他是否将要奋力搏击,在铅色的世界作一勇士,去撕破这茫然沉寂的冰川湖波。然而这只是痛苦的心灵挣扎,面对庞大的冰冷世界,“天鹅”只有高昂着美丽的脖颈,借助对往昔的追忆来平息内心的凄凉无助,时不时地油然伤感、暗自喟叹,“枉然埋怨”自己在冰天雪地来临之前,没有飞向天空,找寻“一心向往的归宿”。“终而,自恃高贵但性格软弱的天鹅终于还是无力于去撕破霜冻冰川,寂然谪居,心怀“应有的意念”,不无自我安慰地设想这是“纯净的光辉派定自己在这个地点”,在轻蔑的寒梦中暂得心灵的安宁。

整个诗中,诗人注重借天鹅细微动作的变化展示其内心世界,不无心心相惜地想象它接连的心理活动,并赋予系列的自然现象以丰富内容。这些心理活动,其实就是诗人自身心理状态的暗示。他借美丽的天鹅在冰川霜冻的季节的自然生存,暗示自己在现实世界的挣扎苦痛以及无奈。

马拉美出生于世代宦官家庭。从他的生活经历来看,在诗人单调的生活中,诗歌是他最大的追求,他精益求精地致力于诗歌的探索,培育“花束中找不到的花”。无论是生活中的马拉美,还是诗人、诗歌理论者马拉美,俨然如他诗中的“天鹅”,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幻想的世界和理想,这也是当时象征主义诗歌的一个明显特征。

在马拉美的诗歌中,“天空”、“太空”、“苍天”是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是诗人用来脱离俗世,力图摆脱现实困扰的理想世界,但这些高远、不可触及的意象给了他美好想象和精神寄托的同时,也给诗人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显然,他认为诗歌的纯然境界与波得莱尔的“属于另一世界的美”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理念的美,也是一种虚无的美。而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他又把这种审美理想作为评判现实的尺度,因此他感到异常孤独和悲哀:正如《天鹅》中“无限的苍天”给予诗人“白色死灰”般的处境,让他无望,无力去改变,只有“谪居”。

可以说,马拉美正是借《天鹅》来暗示自身整个人生的状态,不论是他力求简单的避世生活方式,还是只埋头于小圈子内苦心经营自己的诗歌理想,都像那高贵的天鹅,纯洁、美丽,同时也无力、悲观、无奈。

□张宁

新闻推荐

法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逾万

新华社巴黎9月12日电(记者陈晨)法国公共卫生部门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过去24小时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0561例,累计确诊3739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