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长伴 莫负韶华 □罗里宁

右江日报 2020-04-21 08:55 大字

法国文学家安德烈·莫洛亚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传记和历史等几个方面,但他的散文很有个性,富于哲理,《书卷长留伴一生》,就是这样一篇散文。

莫洛亚在这篇散文里,开头就强调:“任何事物都不能取代读书,演讲或银幕上的映画,在启发人智上,都不能有读书那样的力量。插图固然是说明一部用文字写出的书最有效的手段,但仍难使我们看明构成的整个意念。电影,就像说话一样,一下子消逝了,再也不会回到我们的跟前来。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这段话不但富于哲理,还能引发我们对读书作出新的思考。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总有许多先进的东西,能够起到和读书差不多一样的作用,莫洛亚为什么还要强调读书不可取代呢?这是我读这段话时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

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的形式日趋多样化,除了纸质书的阅读,在电脑、手机上也可以阅读,而且比起纸质书的阅读还要便捷许多。有人因此就说,在信息化时代,书卷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样的看法,对还是不对?我思来想去,认为这样的看法是没有道理的。以我个人的体验,离开书卷,在电脑或者手机上阅读,没有读书的感觉,且看的时间稍长,眼睛就受不了。有位同学喜欢在手机里看小说。我和他一起出差,他总是低头对着手机。我问他读什么,读得怎么样。他竟然回答说,没什么,只是消磨消磨时间。这样的阅读,肯定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也不能让我们获得进步。看电影也一样,电影虽然有许多是从文学名著中改编而来,但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著作,一个半小时左右的电影,怎能容纳得下它全部的内容?况且电影又是经过改编的,许多改编又只是截取编导所需要的东西,距离原著相去甚远,电影的画面不能像文字有那么多细节情景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

文章里有一段话说:“书卷可以把我们带到我们本身以外去。我们没有一个人有足够彻底了解别人的个人的经验,甚至连彻底了解自己的那种经验也都没有。‘我们在这个广大而无反应的世界上,人人都有孤独之感’,我们因此而感到痛苦,我们为世界间的不平,人生的困苦而感到心痛。但是从书上我们得知他人,比我们伟大的人们,也和我们一样,感到痛苦,而仍在奋斗。”

读这段话时,我禁不住自我反省:我有时候多“自信”啊,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也很了解别人,其实这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幼稚表现而已。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书卷就是我们学习的最自由的工具。我们不用打招呼就可以直接进入古今人物的内心世界,到中外各地去领略那里的风土人情,如杨绛先生在《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里所说的那样:“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读书让我们看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在挣扎,在奋斗,并且大部分的人,都比我们艰难,比我们痛苦,比我们伟大,与他们相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那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莫洛亚这篇谈读书的散文,对读书的好处和阅读的快乐,有着独到详尽的分析,其中不少论述,可以看作是启迪思想的警句格言,例如:“书卷是使我们得知过去时代的唯一的方法,又是为理解我们从未进入过的那种社会的关键”“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这样的格言警句,温润人心,激发我们对读书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把读书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而不只是消遣消遣而已。

新闻推荐

法国新冠患者住院人数连续10天下降

4月18日,在法国南部城市戛纳,一名男子戴着口罩和手套出行。法国公共卫生部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目前有30639名新冠患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