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家 我不为莎士比亚服务,我只为我自己服务 □林兆华

成都商报 2020-04-18 00:49 大字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艺术创造的经验是总结不得的,更是不能推广的,每部作品只能是这一个的创作冲动。我迷恋禅宗的思维方式,更相信“顿悟”说,我们之所以搞不出大作品,可能与艺术的悟性太少,杂性太多有关。

我多年能够在戏曲里面领悟到一些东西,使我自己开阔多了。最简单说就是精神上,得到一个自由。

如果我们的当代戏剧,回到光光的舞台,空间无限的自由,演员的表演进入自由王国的境地,这舞台将是多么有意思。

如果我永远固定在某一个戏剧观念上——比如说现实主义戏剧观念上,或者是我在布莱希特、格洛托夫斯基、法国的阿尔托、日本的铃木的戏剧观念上,等等,我如果在这些个圈子里头,在这些个大师们已形成的所谓的学派、主义里,去找出路,我认为找不出来。我只能说有些东西我可以借鉴,却不必跟随某一权威、某一主义、某一潮流叫它牵着走。戏剧艺术自20世纪末以来,流派、主义五花八门,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忙不停地花样翻新。与其追赶和重复别人,真不如找寻自己的路。

戏剧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的创造。我创造的是我的,不仅对别的艺术家没有什么作用,就是我自己也决不愿意重复我自己。我做一个戏,我要自己在戏里发现一个我原来没有的东西,哪怕就一点我过去排戏没顾及到的新的因素,哪怕就出现一点我就心里头特别愉悦。找不到这点,创作就没激情。我不赞同艺术上的所谓学习,所谓的经验交流。他是他,你是你,艺术本来就是个人精神世界的东西,每一个创作都是从你心底里流出来的东西。

有人问我是什么风格?我特坦率地说:我没风格。说句俗话,我什么都不是。我的创造逻辑是:每出戏找每出戏的风格。一个导演排戏,不是为自己的风格服务的,应当为这个戏服务。是个什么戏,就排成什么样;你感觉到什么,就排什么;感觉多少,就排多少。但我不求风格的统一完善不等于说我完全没风格、没观点,我想的只是不要作茧自缚。

我反对任何律条。但非要说的话,我倒还真有两条。我的第一个律条是,没感觉时我不做戏。有感觉了,感觉到一些东西,感觉到我有话要说了,我才去做。有话要说,才能是我该怎么去说它。当我找到了我的表述方式,我要说的话才能说得出来。我到底喜欢什么戏剧,凡是我有感受的,有感触的,有现实触动的,我都喜欢。

我的第二个律条是,作为导演每排一部戏,都得有个第二主题。这第二主题是我的。第一主题是文学的。比如我排莎士比亚的剧可以不改他的台词,只作一点删节,可以按照他原来的台词去演。但我强烈地把我自己的一些东西,把我独立的一些思索、独立的状态,放在这个戏当中。我不为莎士比亚服务,我只为我自己服务。

(敬请关注明日大周末“中国导演,向海外阐发观点”)

新闻推荐

马克龙承诺 5年内完成巴黎圣母院重建工作

当地时间15日是巴黎圣母院遭大火烧损一周年纪念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视频讲话宣布,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加固工程暂时停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