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的爱与文化史 读阿兰·科尔班《青草图书馆》
□林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关雎》以草比兴,文学情趣与自然景物相得益彰。《诗经》里有多少草儿啊,苓、荑、茨、菼、蓷、葑、菲……一路摇曳,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里,连绵成独特的风景。
有关青草的书写,在西方,也有着丰富悠久的传统。读阿兰·科尔班《青草图书馆》一书的宗旨,就是搜罗西方文学史、文化史自古以来那些围绕着青草的创作。本书冠之以史学之名,但也很有文学感染力,形式上接近读书札记,像散碎的珍珠,因为作者那份爱,把所有串连在了一起。
阿兰·科尔班是法国知名微观史学家。微观史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的文化史流派之一,拒绝宏大叙事,主张从细微处进入历史,强调把学术思想的收获缩小为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科尔班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是人与植物的情感经验。
伊夫·博纳富瓦、维克多·雨果、荷尔德林、菲利普·雅各泰、托马斯·哈代……《青草图书馆》这本书纷列百余位作家,他们为青草的存在而欣悦,被这个自然天地之间倔强生长的植物所吸引。他们喜欢青草绿意盎然的生机,他们赞美它、颂扬它,有时也对它的力量感到恐惧。他们都懂得安静聆听草的絮语,在适当的时候出游,把肉身与灵魂投入青草的包围。他们还赋予草许多优秀的品质,柔嫩又坚韧、活泼又沉默,温和又勇猛,在黑暗里积蓄力量,冲破泥土的禁锢,曲而不折,星火可燎原。人类理当向青草学习,视其为良师益友,与它交谈,与它共处。
《青草图书馆》的所有章节,以不同的角度抒发对青草的热爱。风景之美、童年生活、情感体验、劳作场景、艺术通感,诸般种种,人类对青草有着出于本能的爱意。这种爱意引发了回应深层冲动的创作欲望,因此有了这么丰富且美丽的文化史。
可是,所有这些青草的文化内涵都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的。颜色清新、芳香迷人的草,为人们所喜爱,登堂入厅,与人类共居一室,成为案头的清供。西洋花园中修建得齐齐整整的草坪也为人们所赞美。有多少人愿意容忍那些杂乱的、越界的、不规矩的草?就连科尔班的视线也很少投向这些杂草。
我要为杂草鸣不平。正如爱默生所说,所谓杂草,也许只是长错了地方的花。人类有什么资格去决断哪些生物是好的,哪些生物是坏的呢?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在《杂草的故事》里提醒我们,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生活永远不可能整洁光鲜、一尘不染,我们要像杂草那样学会在自然的边界上生存。在所有大灾难之后,在文明的废墟之上,草永远是最早的建设者,在破土的那一瞬间,生命在诞生。
青草不在乎人类,人类对它的爱,一厢情愿。需要这种爱的,是人类,而不是青草。许多年以来,青草佑护人类栖居的家园,本书邀请我们做一次长长的漫步,不是只为了重逢的喜悦,还有警醒。科尔班所打捞的关于青草的文化记忆,唤醒我们的感觉,在这种感觉里,在回望与审视里,有些东西在慢慢苏醒。
新闻推荐
记者|高迪编辑|布加迪似乎永远跟地表最速和最贵划等号,这也是顶级体育明星和名流的首选,著名球星C罗的座驾便是布加迪,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