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好习惯需善用“加减法”
□孙云晓
一家之言
培养良好习惯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即好行为的结果使人快乐,坏行为的结果使人痛苦。良性循环养成好习惯,恶性循环养成坏习惯。
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他认为,所有学习得来的行为,“只不过是一长串的条件反射”,其获得、保持和消失是由这些定律和法则来控制的。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了你的天性。以至于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都源于在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然是父母的天职。然而,法国思想家卢梭却提醒我们,人是应当服从法则的,但最重要的法则是,能够在有所需要的时候可以毫无危险地打破法则。其难度在于,养成习惯而不束缚于习惯,保持心灵的自由。
儿童教育离不开细节的指导,但需要注意的是,习惯养成绝不仅仅是行为训练,必须坚持以培养健康人格为导向。比如,引导孩子礼貌待人,不是只要求微笑和问好,而需要建立尊重他人的观念,培养人格化习惯。
培养好习惯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父亲对儿童时代的撒切尔夫人的要求是:“永远坐第一排。”哪怕是坐公交车、听讲座也要坐在第一排,以此来培养她的积极气质。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女首相时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儿童的习惯培养需要明确规范的细节,而不能只要求“一定好好的”。比如,书写姿势的第一要领是八个字,即头正、背直、脚平、臂开,第二要领是“三个一”,即头离书本要一尺,胸离桌子要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有些父母把皮筋绑在一寸的位置上,强化了孩子的理解,便于比照练习。
如哲人所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教育的高超艺术就是让人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对习惯研究最为深入的教育家当属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他认为,良好的习惯就像有效的道德资本,你可以终身享受其利息,而不良的习惯则像一笔偿还不清的债务,甚至可能让人“破产”。
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里有习惯,哪里就有神经系统在工作。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意思是说,行为的习惯性越深,反射性就越强,习惯是刺激与反应的稳固链接。这也说明,经过培养,人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
养成好习惯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这个漫长过程靠什么才能坚持下来呢?对儿童来说,关键的因素是主体体验,即让孩子自己体验到按照好的习惯做就成功就快乐,按照坏的习惯做就失败就痛苦。显然,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对提高孩子的认识特别重要。
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何矫正坏习惯?我总结的基本方法是“加减法”,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矫正坏习惯用“减法”。“加减法”也是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法,即你希望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就鼓励他相关行为多多出现;你希望孩子矫正什么样的坏习惯,就鼓励他控制和减少相关行为。
新闻推荐
一转眼又到年末,想要犒赏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不仅仅是买买买,还要超好玩!有个地方定能满足你,在银泰开元跨年,开启精彩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