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

四川工人日报 2019-04-17 15:09 大字

巴黎圣母院原貌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南端,坐东向西,与巴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

它也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观光名胜与宗教场所,每年迎来送往大约1300万游人。每年纷至沓来的游人们往往会在巴黎圣母院的入口附近停下来,寻找人行道上镶嵌的一颗青铜星星——原点纪念物——法国道路的零起点。巴黎至所有法国城市的距离,都是从巴黎圣母院前广场开始算的,堪称是巴黎中心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至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建筑的正立面是用九块大小和比例相同的长方形块构成的,其中上部的中间一块是缺的,两边为一对钟塔,所以其实是由8块长方块组合而成。这些长方形,据分析其比例是最美的,即黄金比。长方形两边的长度之比为1:1.618(或0.618:1)。所以看上去形态十分和谐。

在建筑上,除了正中的那个玫瑰圆窗——基督教认为在这个大玫瑰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灵魂——其他的门和窗用的都是尖拱形的,但大小、比例、高低、繁简各不相同,这就是建筑美学中的所谓“变化与统一”的手法,因此看上去既丰富但又不杂乱,优美动人。

巴黎圣母院内的大厅宽为48米,深为130米,可容万人。厅的高度达35米,人在其中仰视,如同置身天国,感受到自我的渺小,这亦是宗教建筑的魅力。巴黎圣母院的伟大,还在于它全是用石材建成的。

不过其教堂顶有上千根木材,其中一半可以追溯到1147年,这大概也是这次大火为什么从黄昏一直到深夜都没有被扑灭的原因之一。

教堂的第一颗基石是1163年奠下,属于唱诗班席结构的一部分,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之后圣母院一共更换了四位姓名不可考的建筑师,逐渐的将哥特式建筑招牌的肋拱式大跨距穹顶完成,教堂双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进入13世纪以后、在第三任建筑师的手上才动工,并在1220年代时,由第四位建筑师与舱顶部分接合、一同完成。但因为尖塔的工程难度过高,在法兰西岛地区的这么多座哥特式教堂中,实际上将尖塔完成而且没有在之后毁坏倾倒的教堂,数量极少。

新闻推荐

巴黎圣母院火灾后教堂内部首张图片曝光

巴黎圣母院火灾后内部图(图源:法新社)海外网4月16日电当地时间15日晚18时50分许,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塔楼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