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的时候 想看几本温暖的书
记得曾经有人说,阅读的一种格外乐趣,是在阴冷的冬日夜晚,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在橘黄的灯光下,看着书中主人公在雨雪交加中翻山越岭……将书中人物的境遇与自己的温暖现实相对应,幸福感会不会加倍,我不知道,但最近这段时间,确实情不自禁地想要重温几本带给人暖心感受的书。都说阅读是有温度的,这话不假。
吉本芭娜娜《厨房》
总会有一双帮助的手伸向你
——人生的成长过程之中,要是不彻底的绝望一次,就不知道自己身上什么东西,绝不可放弃,也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这个有着少女偶像般可爱名字的日本女作家,今年已经54岁了。不过写下这本成名作《厨房》的时候,她确实还是个23岁的少女。
不知为何,第一次看《厨房》的时候,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法国女作家萨冈,也是年纪轻轻,凭一本薄薄的《你好,忧愁》名声大噪,却并没看出什么好来。
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同样带有一层忧伤的影子,但她总能让一道温暖的光照进来。
女主人公樱井美影自幼失去双亲,祖父母抚养她长大成人。然而老人终究也撒手人寰。在失去所有亲人后,她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她说:“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样子,只要那里是厨房,只要是做饭的地方,我就不会厌恶。”
甚至,在精疲力竭的时候,美影会深思默想:“不知何时辞别今生之际,我愿意在厨房咽下最后一口气。”
尽管这样说,但在祖父离世,美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那几年,虽然谁也没有说什么,但她早已感觉到房间角落里的气息席卷而来,令人心惊的冷寂,“孩子与老人无论过得何等其乐融融,都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空间。”
唯一的亲人还是走了,在迷茫和孤寂中,年轻人田边雄一来到她门口,邀请她去家里,和自己与母亲同住。他们的交集,仅仅是雄一在她祖母常去的花店打工。
或许正是这种脆弱而微妙的联系,那么不确定,那么接近陌生,反而让我有了格外温暖的感觉——没有责任和义务,只有这茫茫世间,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心相助。
呼啸而过的黑夜只是一种陪衬,和无数个黑夜一样,会陪衬所有人的人生。今后的日子也会有无数的悲欢,内心的独白戏份谁也不会缺少,最后是不是逆转了人生的磨难,还要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和付出行动,不是吗?(绿香蕉)
纪尧姆《救救我》
让她找到,并且不让她失去
——他挽着她的手臂帮她站起来。这时,她第一次朝他望去。她一秒钟前还不存在;可是,突然,她就在这儿了,在他的面前。
在纽约,所有的人都在寻找。男人寻找着女人,女人寻找着男人;在纽约,所有的人都在寻找。时而,某人找到了,时而,某人失去了。
无法想象一本温暖的书不给爱情一个圆满的结局。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纪尧姆,当年也是法国文学界的一颗新星,在喜欢研究哲学的法国,他的小说可以说是很通俗好看了。
无意间在图书馆翻到这本《救救我》时,只看名字,透着一股绝望的气息,但结局却如我所愿,惊喜莫名。
心怀舞台梦想的巴黎女孩朱丽叶,来到纽约追逐百老汇之梦,三年过去后,却仍然只能在星巴克端咖啡。
“她知道跑到纽约来做演员梦是一场荒唐的赌博。另外,她的亲友也都曾反复告诫这样做不理智。的确现在不是冒险的时代了,现在是规避的时代、是未雨绸缪的时代、是念念不忘“零风险”的时代。社会鼓吹的是谨慎,是自25岁开始的退休计划、自动预警、强制性的健康生活习惯……这些东西朱丽叶一样也没有: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爱情,没有孩子。”
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13年前了,如今读来依然不觉得过时。
朱丽叶终于决定放弃梦想,回到法国。独自和纽约告别的那晚,陌生人萨姆闯进了她的生活。第二天,她痛苦思索着昨夜的激情,终于在飞机起飞前不顾一切跑下了飞机。这架飞机起飞后,很快在大洋上空爆炸……
看过电影《死神来了》的朋友,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死神确实来找朱丽叶了,那位使者是一位曾经殉职的女警官,她以为自己的使命是带走朱丽叶,却发现自己在人世间还有别的牵挂。
看起来,这些超自然的情节设计本身似乎很难成就一本高口碑的小说,但纪尧姆做到了。而我看得心醉神迷。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讲故事的方式。
在每一章节的开头处,作家会放一句有出处的文字,短短一两行,与故事内容若有隐喻。比如“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中央公园一条长椅上的铭文”,“然而生活分开了相爱的人——雅克·普雷维尔”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章的开头,书页留白处,清秀的楷体小字印着:“某人爱你的日子,天朗气清。”谁说的,不重要了。
我知道这世上真爱难寻,找到的人也会失去,但在这本书里,它们那么熠熠生辉地存在着,让她找到,并且不让她失去。(雯雯)
马克·李维《那些我们没谈论过的事》
箱子里装着后悔的父亲
——让我们从永恒中偷几个小时过来,一起分享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正是为了这个,我才从另一个世界回来。
虽然法国人不喜欢别人用“浪漫”来给自己贴标签,但是法国作家的书真的很浪漫,无论是现实的浪漫还是超现实的浪漫,都可以有别出心裁的设计。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副后悔药,不是关于爱情,而是关于亲情——朱莉亚自从有记忆以来,父亲一直在她人生的重要阶段上缺席。随着她慢慢长大,对父爱的渴望变成了对父亲的怨恨,父女关系降至冰点。两人鲜少见面、谈心,彼此生活也几乎没有交集。
就在结婚前三天,忙着筹备婚礼的茱莉亚接到了父亲秘书的电话。如她所料,父亲不会来参加婚礼。但是这一次,茱莉亚必须承认,父亲的缺席理由无法指责:他死了。
茱莉亚取消了婚礼,在原本该举行婚礼的日子,为父亲下了葬。然而,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她的父亲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一个两米高的大木箱送到了家里,里面是一个外貌与父亲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上衣口袋里放着遥控器和使用手册。
她按下按钮,“父亲”在眼前死而复生。
机器人说,他只能存在六天,六天之后电池耗尽,自己也再不会醒来。六天充满阳光的日子,然后进入永恒的黑暗。
六天的时间很短,但对于这对已经直面过死亡的父女来说,足够了。
父亲在离去时对茱莉亚说:“我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还要爱你”。
也许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正是他对你从未透露的爱。也许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正是我们想挽回的感情。也许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正是我们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Violet)
彼得·梅尔《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
我也想来一份煎蛋饼
——有那么五到十分钟,谈话安静下来,闲聊和家庭琐事被搁置在一边,餐馆中的每个人都在脑子里品尝着将要端上的菜肴。你几乎可以听到味蕾舒展开来的声音。
除了爱情和亲情,还有什么能迅速让我们感到幸福美满?那必定是美食了。
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彼得·梅尔的大名可能已不再闪亮,但普罗旺斯的美誉传遍世界,与他当年那本《普罗旺斯的一年》不无关系。
成名之后的梅尔先生,从未停止过继续享受美酒与美食,细腻幽默的文字,在这本随笔集里,又把鹅肝、蜗牛、奶酪和松露的香气,撩拨得如在你鼻尖。
真正的美食家,大概灵魂是相通的。在书里,你能读到他讲法国人的吃蛙腿庆典、品酒大会、吃红肠比赛……所有的饕餮活动都规模盛大,而且心态上非常理直气壮。来自全世界的好吃嘴们云集一堂,在一场场盛宴中,结下牢固友谊。
其中最吸引我的一段,是他描述的法国人用餐时那种庄重享受的气氛,随便在一个小城的哪家小餐馆,周末的午餐都显得仪式感十足。
“点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焦灼等待的时刻。有那么五到十分钟,谈话安静下来,闲聊和家庭琐事被搁置在一边,餐馆中的每个人都在脑子里品尝着将要端上的菜肴。你几乎可以听到味蕾舒展开来的声音……两小时,常常是更多的时间过去了。最终,酒足饭饱,一股懒洋洋的、镇定的气息缭绕在房里,盘子撤下,餐布打扫干净,咖啡端了上来。一个懒洋洋的下午就在眼前。”
如果需要一段文字来描述怎样是真正惬意的享受生活,这段文字完全可以作为典型范例之一。 (Julie)
新闻推荐
之前关于刘亦菲发福长胖的新闻真是一条接着一条。的确,那段时间的刘亦菲是肉眼可见的长了一些肉,连脖子都快跟下巴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