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要说别让谣言污染了舌尖

安徽日报 2018-07-31 10:26 大字

曹显钰

“儿童牛奶中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不能喝!白酒中有塑化剂致癌,不能喝……”生活中,人们常常听到类似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谣言,令人疑惑,让人担忧。

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食品谣言治理报告、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发布的数据显示,食品安全已成为网络谣言重灾区,占比竟达45%。其中,微信微博传播高达93%,传播方式形成套路,添加剂、防腐剂等成为“十大食品谣言热词”。

谣言是什么?法国作家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认为,谣言是“世界最古老的传媒”。笔者以为,这一论断包涵传播内容、传播载体及传播过程三位一体。而现实生活中,从心理上说,凡事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则疑心顿起;从认知上说,从传言到谣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其实就是能否跨越无知与迷信——自身无知且盲目相信别人。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就是因为智者“有知”而不迷信。但问题恰恰是,要求绝大多数人做到“有知”不容易、不迷信更不容易。

不信谣、不传谣。一方面,做到“有知”重在学习。传统时代,一个人要掌握万千知识十分不易,而网络时代,每个人想弄明白万千疑惑则轻而易举,即在百度搜索一“度”之间,但有些人宁愿盲目相信别人,也不愿举手一“度”在学习知识中揭开真相。比如,谣言说:“儿童牛奶中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不能喝! ”专家解释十分明了,从毒理学角度看,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使用量与使用范围生产经营使用,就是安全的,这与“毒药可致命也可治病”是同样道理。另一方面,“有知”之后不信谣容易,不传谣则又不容易。个中原因既与人性、个性有关,也与修养、品德相关。因此,勤于学习不信谣,还要加强修养不传谣。谣言面前,一应努力学习、追求真理,二应增强定力、不以讹传讹,三应增强责任、勇于辟谣,别让谣言污染了舌尖上的味蕾,扰乱了人心。

其实,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来自谣言,有些来自人们想当然的错误认识,从而步入认知误区。人们对添加剂敏感而忌讳,而专家明确告诉大家,“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产业”,明矾、香料、卤水、石膏等都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生活中有很多含木糖醇的食品,木糖醇其实就是一种添加剂,而且是甜味剂中非常好的一种,如糕点、月饼等也含有木糖醇。再比如,人们对防腐剂敏感而忌讳,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罐头是垃圾食品,而专家早就告诉人们,从1909年罐头诞生那天起,先人就明白一个常识,把食物密闭在瓶子里,不需加入防腐剂,通过温度就能够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不是垃圾食品,相反可以保证安全,一些国家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不提供鲜榨果蔬汁,而提供加工后软包装果汁和水果罐头,就因为既方便又安全。

除了认知误区,人们对添加剂、防腐剂十分敏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食品企业不正确的刻意误导所致。不少企业一边享受着食品添加剂给食品生产、储存、销售带来的好处,一边抹黑食品添加剂,刻意标榜“零添加”。事实上,专家介绍,有的饮料标注不加香精,实际却加了乳化剂;有的酸奶声称不加防腐剂,实际却加了增稠剂,等等。

直面误区,人们须知道,“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更安全,“不含味精”的食品可信赖,“不含防腐剂”的食品“纯天然”……这些说法并不科学,都有片面性。

走出误区,人们要明白,添加剂并不可怕,关键要安全使用;转基因是中性技术,中性技术无好坏之分,严格准入无需谈“转”色变;方便面不需防腐剂,油炸面饼致癌没有科学验证……

俗话说,病从口入,舌尖上的安全是饮食安全第一道关口。食品安全,说到底,生产、经营者要坚守良心底线,严守法律红线,依法安全生产与经营;职能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应恪尽法定监督职责,不可缺位失责;媒体应善尽社会监督责任,加大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与普及,引导人们安全饮食;公众应自觉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增长食品安全知识,不为谣言所惑,不为误区所迷,积极参与监督。如此,舌尖上的味蕾就能安享酸甜苦辣咸的美味盛宴。

新闻推荐

给心灵独处的时间

◎盛丽秀同学中有一位男生经商,有自己的公司,做的是出口产品,成天忙着与外商洽谈,还需要经营管理自己的团队,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