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哲学地读

合肥晚报 2018-03-11 02:20 大字

[摘要]——德勒兹的“变”与德里达的“解”

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巴黎 索邦大学哲学系就读,开始致力于 哲学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一个主要特色是对欲望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到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攻击。德勒兹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差异与重复》、《反俄狄浦斯》、《千高原》等。1995年11月4日,德勒兹因难忍肺病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跳楼自杀,享年70岁。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年7月15日-2004年10月8日),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当代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德里达一生总共发表超过40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散文。他在人文和社会科学如: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政治理论、女权主义和酷儿研究都有显著影响。他的作品迄今在欧洲大陆、南美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欧陆哲学中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围绕本体论、认识论(尤其是关于社会科学)、伦理学、美学,诠释学、哲学辩论的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克·德里达的哲学亦影响建筑(以解构主义的形式)、音乐、艺术和艺术评论家。德里达曾说过,作为解构主义的鼻祖,他已留下属于自己的“遗产”。

读书就是漫步,你无法期待什么,有时很无聊,有时曲径通幽处却有着柳暗花明的发现和欣悦。

在微信公号叙拉古之惑上看到吴冠军的文章“邓正来式的哈耶克 ——思想研究的一种德勒兹主义进路”,浏览一下,便一头扎进去了。因为哈耶克。近来,沉寂多年的哈耶克忽然被区块链点燃,大有风云再起的气势,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货币市场化竞争理念隔代遗传,激活了区块链这一互联网科技领域相似的基因,当然,邓正来解读的是作为政治哲学家而非经济学家的哈耶克。

浏览过邓正来关于哈耶克的论述,经院哲学式的繁琐论证,令人困倦烦躁,难以卒读。吴冠军对于经典解读的再解读,却清晰明了,让人有醍醐灌顶通透畅快之感,而秘诀就书写在吴冠军的这篇文章里。

德勒兹尝言:“哲学史就是哲学本身的再生产。”那是因为:关于思想家的评论,总是在实质意义上改写了思想家本人,产生出他的double。因此,“一个人可以以想象一个长胡子的蒙娜丽莎一样的方式,去想象一个哲学性地长着大胡子的黑格尔,一个哲学性地剃光胡子的马克思”。

我们可以想象,邓正来以经院哲学的繁琐而枯燥的形式想象了无数不同的哈耶克中的一个,而吴冠军也同样想象了一个邓正来,在这个阐释过程中,哲学家的精神“溢出”本身就是哲学成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德勒兹也好,德里达也好,施特劳斯也好,他们自身的哲学,都是通过对其他哲学家的细致阅读而展开。”换言之,对其他哲学家的阅读,恰恰是“元哲学”的研究。

吴冠军认为,邓正来的哈耶克研究,显然不是源自德里达主义阅读,而是一个德勒兹主义阅读——“用最粗简的话来说,德勒兹主义阅读致力于在文本中产生出全新;而德里达主义阅读则在于解构该文本本身”。但是,正是细辨德勒兹主义阅读与德里达主义阅读之间的不同的过程,让我豁然开朗——其实也给出我们日常读书会的哲学路径。

德勒兹意在“变”(transform),德里达意在“解”(deform)。这便是两者哲学路向的最根本差别。反映在文本的阅读上,德里达主义阅读对于对象文本总是怀疑性的,致力于揭示其自身各种被掩盖起来的矛盾与不连贯;而德勒兹主义阅读则总是同情性的,致力于抽取出其自身被重重包裹和掩盖的最内核的论旨。德勒兹主义阅读在于创造,而德里达主义阅读在于瓦解。由于两者都拒绝那种施加外在力量的粗暴阅读,因此对于德勒兹来说,一个文本自身就包涵着不断创造它自身的力量(阅读就是让一个文本自己生出怪物性的儿子),而对于德里达来说,一个文本自身就包涵解构它自己的力量(一切都在文本之中,阅读就是让文本自己将自己解构掉)。

应该说,我们的阅读往往都是表面化的——习惯于表面化,多是被动的、僵化的,如果我们换一种哲学眼光,华丽的宽袍大袖其实都是漏洞百出的鹑衣百结,只在于你愿意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标准上去阅读。当我们能够从哲学认知论的层面深入到阅读的内层结构,我们才有可能最大程度提升我们的悦读感受。 凌琪 

新闻推荐

马克龙说 法国支持欧盟反制美国贸易保护举措

新华社巴黎3月5日电(记者韩冰)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表示,如果美国确定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法国将支持欧盟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对美进行反制。据法国总统府发布的消息,马克龙4日在巴黎举行的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