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快语锐言】 天长地久这件事

甘肃日报 2017-10-08 06:55 大字

刘绪义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如何才能活到天长地久?这恐怕是每个人都想知道却又不敢想的问题。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一开始就提出“天长地久”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够天长地久,我们的事业天长地久,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然而,人类为什么做不到天长地久呢?

老子给我们揭示了答案,就是因为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自我生长。

天地能够长且久的原因,老子认为是因为天地“不自生”。想想,亿万年来,假如天地在自我生长,那么,这个宇宙一定早就爆炸了。正因为亿万年来,天地始终是这个样子,故能长生。

事实上,我们发现,自然界有这样一个规律,大凡生长得快的动植物,一般寿命都不长;而生长得慢的动植物,其寿命一般都比较长。

在老子看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能效法天长地久这一规律,在利益面前,退居人后,反而会被众人推为领袖;在危险面前,挺身而出,将身体置之度外,反而得以保存生命。

这难道是圣人没有私心吗?老子并没有反对“私”,他承认百姓有私,圣人也有私。只不过是圣人是把大家的私当作是个人的私,成就了大家的私,就是成就了圣人的私。

正如老子在另一章指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一样。圣人没有自己的心,把百姓心看成是自己的心。这就是大公无私。

在老子看来,大公无私并非不可能,并非不近人情,相反,它是合乎天道的。要想做到天长地久,必须大公无私。

人类社会有两种法则,一种是经济的法则。两个经理谈判,好比拔河,都想往自己这边拉,都想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双方合作不可能长久。要想长期合作下来,那就要互惠互利,好处各得。

另一种法则是道德的法则。一对父子父慈子孝,好比踢足球,把球往对方门里踢,踢进了就能得分。一杯救命水,父亲推给儿子,儿子让给父亲,但推来让去最好的结果是一人半杯。

结果一样,机制却不一样。人类社会既需要经济的法则,也需要道德的法则。

道德的基础是自律。能够律己胜过一切法律。有利益才讲道德,没有利益当然无所谓道德。因此,道德的表象是利他,实则是利己。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没有语言,智慧有什么用?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要素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呢?它带给人们的,绝不会是幸福。在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凝聚民族情感的努力,都会被厌恶感和疏离感所代替。

人类社会有三种可能,三种境界。一种是下流社会,那是人踩人;一种是中流社会,那是人比人、人挤人;还有一种是上流社会,那是人抬人。我们都知道,人踩人,大家都得死;人比人,那是气死人;人抬人呢?那是无价之宝。人和人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关爱,就是无价之宝。

老子就希望我们能生活在一种“上流社会”。他说的“上流社会”就是一个讲法则的社会,是一个讲利人的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利人。

无独有偶,宋代理学大师张载也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教。天地之心是什么?张载指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就是给万物以生命,这是“大德曰生”的另一表达。最大的德是给万物以生养的机会,是中国文化最光辉的一面,是大公无私的表现。“为生民立命”,就是为百姓寻找精神的自由,赋予他们命运的主宰。《孟子·尽心上》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直白地说,就是要有担当。其最终政治理想就是“万世太平”,这不正是“天长地久”的含义吗?

人如何才能活到天长地久?答案就在这里。三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不乏大公无私之人,他们舍生取义,他们杀身成仁,置生死于度外,更遑论个人私利?他们寻找生命意义,重建精神价值,承继文化道统,致力社会大同,追求民众福祉。他们并非是神人异士,只不过做到了“无私”二字而已,因而留下了“谋道不谋食”“为官避事平生耻”“先天下之忧而忧”等促使中国文化能够天长地久最可宝贵的精神资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扎根中国,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与中国文化大公大同的旨趣相同。

(摘自《解放日报》2017年8月31日)

新闻推荐

里贝里伤别2017

新华社电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俱乐部昨天表示,法国球员里贝里在日前的比赛中左膝韧带撕裂。这样一来,他很可能将缺阵至少三个月,冬歇期之后才能回归赛场。据德新社报道,里贝里是拜仁在周日对阵柏林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