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爱情的激情交汇 普希金诗歌《致凯恩》赏析

兰州日报 2020-07-07 02:29 大字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1837年),俄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代表作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自由颂》等。

致凯恩

作者:普希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优美的精灵。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嗓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面容。

许多年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记了你温柔的嗓音,

还有你那天仙般的面容。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我的眼前重又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优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普希金的抒情诗中,爱情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致凯恩》写于1825年,可以说是普希金最著名、最完美的爱情华章。

全诗6个诗段,按内容来分,每两诗段为1部分,共3个部分,就情节而言3个部分相互关联却又独自成文,同时整首诗的时间流程复现了诗人人生三个阶段,即第1、2诗段的彼得堡时期(1817年-1820年),第3诗段的南方流放时期(1820年-1824年),第4至第6诗段的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的“流放中的流放”时期(1824年-1825年)。

第一部分写诗人与凯恩初次相遇的惊喜与别后的思念。第二部分的两个诗段分别写了两次流放,第二部分最具悲剧气息,继续着第一部分就已道明的、升华着的“往日梦想的消散”,这种“继续”通过诗人的用词对比昭然世人。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同样的词表达全然不同的心境。初次相见后最让诗人铭记的是凯恩“温柔的嗓音”与“姣好的面容”,在流放的岁月里,他忘记的也恰恰是凯恩的“温柔的嗓音”。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矛盾统一,这就是诗人普希金的爱情辩证法。如果说第二部分是从第一部分的高昂步入低谷,那么第三部分则是从第二部分的低谷再步高峰。

最后一部分的第一诗段与诗的开首相互呼应,青春的“初识”趟过纷乱烦杂的岁月之河变为生命的“重逢”,诗人视其为灵魂的复苏。为达到前呼后应的效果,诗人再一次运用了语句重复手段(“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优美的精灵”),一方面唤起人们对这对爱侣初识的回忆,一方面展现重逢中的凯恩音容未改,美丽依旧。诗人用全然相同的语言与句式,表达出了全然不同的情感层次。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运用了复沓的手法。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节的后两句和第三节的后两句,第四节的后两句和第六节的后两句,都是近乎逐字逐句的“重叠堆积”。但这种重复丝毫不让人觉得累赘、重复、单调,相反,反而营造出诗歌对举,一咏三叹的音乐旋律美、诗歌形式美,同时因对诗歌主题的反复揭示,让爱与生命牢牢焊接,生命因爱而强劲,运动与升华,别具精彩的情感世界也就此铺展。

在诗歌的形式上,这首诗韵律和谐整齐,采用的一律是四步抑扬格,每4行诗为1诗节,每诗节都是交叉韵,阴阳韵脚,使得整首诗富有极为鲜明的节奏感与旋律美。另外,为了加强韵律的效果,进一步构成声韵的和谐,诗人还多次使用了首语重叠的手段,即相邻诗行的第1个音节是相同的,这些节奏和音韵上的特征赋予诗篇以循环往复的美感,读来韵味无穷。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正是看出了这首诗的音乐旋律感与节奏美,而将其谱曲为咏叹调,成为俄国最有名的一首歌。当然了,这首诗正如布斯拉科娃所言:“诗歌在音乐表现之外还有着普希金作品所特有的深刻哲理性,是一幕人的精神神秘剧,是一曲歌颂真善美的颂歌。”

撇开它的诗律特征,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将青春的爱升华为生命的爱,爱的激情与生命的激情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的融合;另外,这首诗因其完整的叙事情节,素被称为首尾相照应的一篇诗体微型小说。

□王立业

新闻推荐

俄罗斯决定暂缓恢复国际航班至7月底

据俄新社当地时间7月2日消息,俄联邦航空运输总署决定延长外国人入境禁令直至7月31日,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和S7航空公司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