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复活”在芭蕾中
“我的作品挑选的都是戏剧或是现实生活中有故事、有争议、有矛盾的人物,如柴可夫斯基、唐璜、堂吉诃德,这些故事容易引起共鸣,让观众从剧中人物的渴望、矛盾、痛苦、挣扎、无奈、绝望以至死亡中,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
对俄罗斯编舞家鲍里斯·艾夫曼来说,舞蹈不只是身体上的拓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探索,俄罗斯文学的精髓在于揭示人性的本质,而艾夫曼擅长的就是把俄罗斯文学改编成“心理芭蕾”。
9月,俄罗斯艾夫曼芭蕾舞团将携《安娜·卡列尼娜》《卡拉马佐夫兄弟》登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前者改编自托尔斯泰的名著,后者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俄罗斯文学里的经典人物都被他复活在舞台上。
很少有舞剧像它一样,一而再再而三来到同一座城市,观众还特别买账,它便是《安娜·卡列尼娜》。在艾夫曼心里,《安娜·卡列尼娜》同样占了特殊位置。
《安娜·卡列尼娜》剧照
在这部小说里,托尔斯泰不但探讨了哲学和道德问题,也剖析了女人在情感上依赖男人的心理本质。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她是贵族夫人,在上流社会里循规蹈矩地活着;另一方面,她又对此嗤之以鼻,炽烈追寻爱情理想,甘愿自我毁灭。
安娜性格里的悲剧性,她在理智与情感、良知与欲望之间的挣扎,灵魂中黑暗与毁灭性的一面,都让艾夫曼兴味盎然。
他抛开了原著里错综复杂的故事副线,将重点放在安娜、卡列宁、沃伦斯基三人的情感纠葛上。同时,他在舞蹈中加入大量意识流层面的表达,将安娜内心的纠结、矛盾、痛苦“视觉化”,勾勒出一个因爱的激情与本能脱胎换骨的女性。
艾夫曼偏爱柴可夫斯基和他的音乐,在这部舞剧里,他选用了17段柴可夫斯基音乐,比如,用《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三乐章展现安娜被上流社会唾弃孤立的场面,用《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烘托安娜在绝望无助时幻象频生的氛围,因为音乐,舞剧更添了一份悲悯的戏剧张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他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
《卡拉马佐夫兄弟》剧照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作品,通常也被认为是作者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小说改编自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了老卡拉马佐夫与三个儿子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弑父案件的法庭审判。
书中的老卡拉马佐夫就像一个寄生虫和小丑,在两次婚姻后成了三个儿子的父亲。然而,老卡拉马佐夫对几个儿子都不感兴趣,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因此充满隔阂。老卡拉马佐夫遭到谋杀的故事,以及发生在大儿子德米特里身上的一系列事件,构成了整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编舞时,艾夫曼将重心聚焦在老卡拉马佐夫与他的三个儿子,以大量的群舞与激昂的动作构建起一个信仰崩塌之后,没有了道德标准的无善无恶的世界。舞剧的音乐来自瓦格纳、穆索尔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舞台设计简洁而富有现代感。
新闻推荐
导弹试验场发生事故,俄罗斯小镇辐射上升16倍 爆炸导致又一个切尔诺贝利?谣言!
俄罗斯电视节目中公布高超音速巡航导弹“Skyfall”当地时间8月8日,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导弹试验场发生爆炸,5名俄罗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