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极致的大脑游戏 ——读安德列·别雷《彼得堡》

马鞍山日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林颐

安德列·别雷是俄国象征派的扛鼎人物之一,身兼诗人、作家、哲学家、文艺家等,也让他的文学作品涵量丰富,形同挖掘不尽的宝藏。

长篇小说《彼得堡》是他的代表作。别雷在回忆录中谈及,《彼得堡》是“借象征性的地点和时间描写残缺不全的想象形式的下意识生活……”是“大脑的游戏”,这是一部充满心理流动,发挥极致想象力的小说。

沙丁鱼炸药罐头嘀嗒嘀嗒,尼古拉的怀表嘀嗒嘀嗒,思绪放空到了宇宙的空旷处,他在梦境中不断膨胀、上升、心脏溶化……他的意识回归到了童年的老家,城市上空有仙鹤唳鸣,笔锋突然转向利胡金敲诈尼古拉,两人发生激烈冲突。沙丁鱼罐头继续响个不停,尼古拉深陷弑父恐慌,没想到对父亲的怨念会让自己成为刺杀行动的实施人,没想到自己对索菲娅的钟情会惹来她的丈夫的跟踪。另一边,则是一成不变的官僚会议,参政官僵滞板结的工作程序。尼古拉思想的纷乱和他行动的迟缓形成了对比,俄罗斯凝固的官僚政权和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形成了对比。

借助蒙太奇的手法,文本享有了极大的自由,幻觉与真实难以区分,世界的混乱与非理性表露无遗。别雷对“世界”具有独特的敏感,20世纪初科学的萌动,催动别雷磅礴大气的视野,作品内涵远远超越表象的叙事。

彼得堡是重要的地理枢纽,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同时彼得堡有着无所适从的位置迷失,作家屡次提及彼得堡是宇宙空间里的一个“点”。小说不断以罐头炸弹推动时间流速,尼古拉焦灼的心态和幻想的意识穿梭,作家在时空维度上予人物以逼仄的压迫感,往宏大的角度说,似乎重塑主观心理感受中的时空认知。在打乱的时空秩序里,在纷繁复杂的乱麻里,在眼花缭乱的细节里,与其竭尽全力地去捕捉对于这部小说而言其实并不那么重要的情节,不如把情节当作载体,把这场阅读当作一次挖宝游戏,我们还能找出多少别雷的象征主义物件呢?

《彼得堡》重现了很多俄罗斯经典。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描写彼得大帝时代圣彼得堡的辉煌建筑,雕塑和诗句几次在书中出现,别雷以此致敬大师,或许也是为了缅怀俄罗斯逝去的“黄金时代”,因此他的青铜骑士只成了模糊背景里的幻象。《彼得堡》的故事架构接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同样讲述密谋和破坏活动,突出个体的人和政党之间的矛盾,除了尼古拉的父子关系,别雷还以小说中的另外一个人物,利潘琴科的双重身份以及他被同志杜德金斩杀的结局,质疑无政府主义的激情与恐怖策略。《彼得堡》还让我联想到了《安娜·卡列尼娜》。尼古拉的母亲就叫“安娜”,安娜随同演员私奔了,走投无路的她又回来了。在索菲娅与利胡金的婚姻里,索菲娅厌倦平庸的利胡金,但索菲娅也拒绝了尼古拉的求爱,她耽于稳定的家庭生活,并不想主动打碎。这两个女性形象,似乎指向了正在时兴的“新女性”观念,娜拉出走了,能怎样呢?

别雷以《彼得堡》预言俄国历史上彼得堡时期的终结,小说的每一个形象、每一个物体、每一种颜色和风景,都在传达无限延伸的多层次的隐喻象征意味。《彼得堡》于1916年首次出版,之后这部杰作和作家都经历了风靡、冷落和重新发现,这个反复的认识过程,大概也可以看作20世纪的一种象征。

新闻推荐

普京:坚决遵守俄罗斯宪法 不会谋求第三个总统任期

俄罗斯总统普京。视觉中国图环球网5月26日报道,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一名出席俄罗斯元首与国际新闻机构负责人及主编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