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 一种用女儿试出来的药

家庭生活报 2022-01-25 01:00 大字

1856年,英国化学家威廉·珀金在尝试合成抗疟药物奎宁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种非常适合做染料的物质。珀金迅速申请了专利,并将这种新染料推入市场,珀金因此获得了巨大财富。这种染料就是苯胺紫。这之后,德国病原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尝试利用其为细菌染色,成功发明了细菌染色法,同时意外发现某些合成染料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自此开启了科学家对合成染料抑菌作用的研究。

1923年,德国化学家多马克进入一家染料公司的实验室工作;1927 年,他当上该实验室的主任。当时,医学界有一股配制新的有机药物的风潮。多马克与同事以蓬勃发展的德国化学工业为后盾,把染料合成和新药研究结合起来,先后合成了一千多种偶氮化合物,并不厌其烦地逐个进行实验。尽管大多数在试管实验中并无明显抗菌作用,但他还是坚持在动物身上实验。时间一天天过去,成千上万的小白鼠在实验中一个一个死去,盼望中的新药却没有出现。

1932年圣诞节前夕,奇迹终于发生了。多马克将一种橘红色化合物灌给受链球菌感染的小白鼠后,这些小白鼠日渐康复。这种橘红色化合物早在1908年就已由人工合成,被用来给纺织品着色,商品名为“百浪多息”。多马克发现其药用价值后,既兴奋又冷静。他没有急于发表论文,而是以“杀虫剂”的名义申请了专利权,因为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用于人体。

一天,被多马克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玛丽手指被刺破受了感染,继而手指肿胀发炎,全身发烧。多马克心急如焚,请来了城里最有名的医生,用尽各种药物都无济于事。感染恶化成败血症,玛丽生命垂危。多马克女儿感染的正是他进行实验的链球菌,他想到了“百浪多息”。面对无药可救的女儿,只有冒险一试。多马克从实验室拿来了两瓶化合物,将其注射进了处于昏迷状态的玛丽体内。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玛丽奇迹般地醒过来了!

后来,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化学家揭开了“百浪多息”在活体中发生作用的机理:它在体内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与细菌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可被细菌吸收而又不起养料作用,细菌就会死去。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了多马克,以表彰他研究和发现磺胺药的功绩。 (田伟)

新闻推荐

圣诞过后 德甲等德国职业体育重回“幽灵赛”

据新华社柏林12月22日电(记者刘旸)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21日达成的协议,从圣诞假期结束后的12月28日起,职业体育联赛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