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
由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生物心理学学家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队伍确认:导致人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的并非是人脑,而是人的脊髓。这种差异是通过脊髓中非对称性基因的表达而产生的,而脊髓中的非对称性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了。
这些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大脑两半球非对称性成因的认知。
闲置的手
和很多人一样,你可能也曾疑惑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多用左手或右手。同样地,和很多人一样,你很可能也想到这和大脑有关,然后用你的惯用手挥了挥便不再思索了。
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指向共同的结论。实施于20世纪80年代的超声波调查表明,子宫中未出生的胎儿在第八周时已经发展出摆动左手或右手的偏好。根据一个不同的研究,婴儿在第十三周时已发展出明显的吮吸左拇指或右拇指的习惯。普遍的言论认为,归根到底是大脑左右半球的基因表现不同——毕竟,是大脑左右半球控制我们的四肢运动。
发表于eLife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四肢的移动的确是由皮质运动区发出指令,然后传达至脊髓,脊髓把指令转化成行动。
然而,在发展早期,脊髓并未和皮质运动区直接联系——利手现象的出现甚至早于这种联系的建立。
这使得研究团队怀疑利手并非源于皮质运动区,而是源于脊髓。
更好用的手
为了验证该理论,在利手开始显现时——怀孕的第八周至第十二周,研究人员分析脊髓的基因表现。他们集中观察负责把运动指令传递至四肢的区域。
通过观察五个胎儿的脊髓中线粒体的核糖核酸表现和DNA的甲基化进程,团队发现脊髓左右两边的个别基因表现具有不对称性。
相关发现表明脊髓内的表观遗传调控分子机制构成了利手的起端,这意味着我们对人体内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的个体发育的认识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科学家认为不对称性的原因不是遗传的——相反,这些不对称性源于发展和环境因素。种种的因素加在一起,就能导致基因组的个别部分起甲基化作用。当脊髓左右部分产生不同强度的甲基化过程,左右两边同样的基因组最终产生不同的表现。
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或反驳该理论。该理论并不能真正地和我们对于利手的认识相吻合,因此在我们重写医学教科书前,我们仍需进行更多、带有更大样本的研究。
不过,该理论的确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在大脑对利手产生影响前,我们的利手已定形了。正如我们的大脑操纵基因已经选定了的手。
(李旭年)
新闻推荐
主题为“出行未来,拭目以待”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日前在慕尼黑开幕,多家国际知名车企携最新车型亮相,并提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