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再富也要“穷”孩子

咸阳日报 2021-04-21 08:51 大字

晋一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认为,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从小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在德国人心目中,有这样一个观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德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者“社会化过程”。其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观念:热爱生命、公正平等、诚实、守信。

德国的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课,但每周都会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然后自己去领悟和判断是非对错。此外,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德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德国孩子必须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孩子在幼儿园里,就要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基本的社会秩序,比如如何看红绿灯过马路,懂得什么是违法的事情;参观消防局,向消防员学习灭火和如何躲避火灾;参观市政府,认识市长,看他如何为市民服务;跟着老师去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以及爸妈和老师的电话号码;跟着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购物美价廉的商品。三年后,德国孩子们就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生存能力。

进入小学后,在各年级的课程表上,都安排了丰富的生活技能课。比如,烹调、洗衣、收纳、缝纫、养花等,供学生自由选择。学校还会邀请在某一方面擅长的家长来讲生活技能课。如果孩子通过了专业老师和交通警察的考核,就可获得“小海马”等技能证书。这也意味着学校更鼓励孩子自立生活,只要不是离家太远,就希望他们自己步行或骑车上下学。

小学生们每年暑假的“必修课”还有野营旅行,通常一周,重点是感受自然。让孩子自己准备随身物品,指导他们备好常用药品,不带电子游戏机。学校会给所有孩子上保险,因此家长们不会很担心。在中学阶段,学校开设的各种生活技能课范围更加广泛,也比小学的更加专业,比如维修、电工、木工、种植等。学校还会要求中学生平时必须兼职工作,“要花钱,自己挣”!修满学分后到了高中,学校则要求孩子必须有三个月左右的社会实习经历。循序渐进的生存能力锻炼,让德国孩子从中学毕业起,就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立足社会。(E)③

新闻推荐

德国联盟党提名拉舍特为总理候选人

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20日宣布,阿明·拉舍特将作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参加德国联邦议院选举。联盟党是执政联盟成员,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