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地球的客人
◎周国平
在灾难面前,我们应该着重反思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人和自然到底谁更伟大?谁更厉害?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征服还是敬畏?我们曾经认为人比自然伟大,人厉害得多,人定胜天,我们要征服自然,要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我们有这个本事。事实上,有些灾难的确是大自然本身那种原始的力量造成的,是纯粹的天灾,但有些灾难却正是我们的这种错误观点、错误做法造成的,或者是其与大自然的力量一同起作用,在相当程度上是人祸。我们对自然过度干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和环境,这样做本身就隐藏着灾难。
我们要牢牢记住,人必须摆正和这个地球的关系,对大自然的干预必须有一个限度。德国20世纪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海德格尔,他后半生思考的重点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类早期和自然是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但是在技术发达以后,人就用一种技术的方式来对待自然,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了。什么叫技术的方式?就是一切都为我所用,把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是一种可被利用的原材料,一种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功能,因此每样事物都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失去了自身存在价值。比如说土地,原来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在技术的眼光下就只成了任人开采的矿床,现在要加上一条,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地块。比如说畜禽牛羊,本来是独立的生命,长期以来是人类的伙伴,现在仅仅成了食品厂的原料。比如说河流,本来是自然的风景,而且是民族的摇篮,各大文明都是从大河发源起来的,现在仅仅成了用来发电的水压的供应者。海德格尔说,当人们在莱茵河上建立了发电厂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莱茵河变成了发电厂的一个部件,莱茵河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我们应该转换眼光,不能仅仅用技术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当然,人类为了生存,技术的眼光是不能缺的,但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眼光,最好还不要成为主要的眼光。主要的眼光应该是亲近自然万物,和它们处在共生的关系之中。
人在地球上到底是一个什么地位?我们原来认为人是地球的主人,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是来为人服务的,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下,必然是怎么样对人有利就怎么样对待自然。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必须为人类的长远利益考虑,比如说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长远利益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开始改变看法,认识到人作为地球的主人,要做一个好主人,不能做一个坏主人,不能做一个败家子,否则会遭到报复。
反思到这个程度够不够呢?现在有一些生态学家提出来,这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人不是地球的主人。我看到有一个生态学家提出这么一个观点,他说人是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客人,是森林的客人,我把他的话扩展一下——人是整个地球的客人。其实你想一想,地球存在这么多亿年,中间只有一小段时间是有生命存在的,有生命存在的时间里也只有一小段是有人类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确实是地球的客人,而且做客的时间很短,只是来串一下门而已。既然是客人,就应该有教养,这样做客的时间还可以稍微长一点;如果没有教养,任意糟蹋地球,地球这个主人就随时可以把你赶走。自然科学预言了人类毁灭的必然性,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但那是在极其遥远的未来,我们只怕没到那个时候,人类就毁掉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自取灭亡。
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是我们的来源,所以“征服自然”这种口号是很荒唐的,人怎么能征服自己的来源呢?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自然永远比人伟大。不管是在认识自然上,还是在改造自然上,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自然有它不可触犯的秘密,各种宗教都把它叫做神,我们应该懂得尊重。
人类不管创造了多么伟大的文明,始终是在自然的掌控之中,跳不出大自然这个如来佛的手掌。总之,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也不管是不是以宗教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这个生我们、养我们、可能也会毁灭我们的自然,对于这个作为我们的来源和归宿的自然,我们必须有敬畏之心。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是信仰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鉴别一个人有没有信仰的试金石。
(摘自《今晚报》)
新闻推荐
自7月1日起,德国将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欧美分歧日益凸显、矛盾“多点开花”的大背景下,如何定位欧盟与美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