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田园牧歌式的情怀□高星雨

淮河晨刊 2019-11-22 07:47 大字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边城》,我会说“美”。如果允许我用两个字,我会说“悲剧”。如果给予我更多的机会,我会说“美的悲剧”。我们往往难以想象,美的事物被同样美的事物毁灭,然后酿成悲剧。如果故事一开始就充满悲哀,我们暂且能放过自己敏感的心灵,然后接受悲哀的结局。可是在《边城》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从“美”当中生长出来的悲剧,因而这个故事余音绕梁,充满魅力。

沈老先生笔下的《边城》最直观地为我们展现的是湘西当地的风景美。这个叫“茶峒”的小山城,由始至终都是宁静的。有山有水的地方,停放着渡船,有一位老人、一个女孩和一条黄狗。具有湘西当地文化色彩的吊脚楼,翠翠屋前山上的翠竹,以及她梦中采摘的虎耳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浓浓的地方风情,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小城。我清楚地记得这样一句:“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桃花春酒,我想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里已经很难找寻。春天的近水人家门前开满桃花,作者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让我想起陶潜笔下的桃花源。美丽的风景在小说中穿插着出现,每一次描写都让人沉浸在文字里流连忘返。我在脑海中清晰地看见这个宁静的小城,静默地留存于土地的边缘,说着自己的话,消磨着自己的时光。

茶峒的风景让我想起自己生长的小城,秋风来时梧桐叶漫天飘落。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拥有独一无二的火烧云,与边城的风景一样充满独特性。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几乎成为湘西一带景色的代表,成为我们土地上一处心灵的故乡。

如果说风景美还不足以撑起整个故事,那么沈老对于人情与人性的描写,足以让人心向往之。

主人公翠翠本就是美的化身。翠翠在自然中长大,如小兽一般活泼自由,同时也拥有女性的腼腆与内敛。翠翠是善良的,她的感情也是纯粹的。翠翠是湘西纯美女子的代表,沈老笔下的她灵动鲜活。翠翠与爷爷以一种古老而质朴的方式生活,即使贫穷却也平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让人动容。浓浓的祖孙之情让爷爷始终放心不下翠翠,希望她心有归处。作者在书写宁静的同时不断地流淌出这样的句子——“假若爷爷死了?”仿佛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隐隐作痛,让我们明白祖孙二人相互牵念、不愿分离。

在一系列故事的发展中,我们能够看到翠翠和爷爷在与人交往时的真诚与善良。天保和傩送面对爱情选择公平竞争,尊重翠翠的决定,棠棣之情让人咨嗟。在茶峒这个小城里,大家相互扶持,每个人都得到尊重。人们乐善好施、勇敢勤劳、醇厚重义,内心都活得安稳。沈从文笔下的湘西,表现出诗一般的美丽,仿佛山水田园在这里融为一体,只宁静地生活,从无外界的纷扰。沈老用了大量的笔墨展现小城人们的纯美,塑造一个极为理想化的世界,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写下一句:“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共同向往。每个人在内心里对“美”都会产生向往,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唯一的事物不朽,那么一定是美。沈从文对于边城的描绘,达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统一,让许多人追寻边城一般的栖息地。

小说包含了故乡意识和乡土情怀,是沈从文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们回归自然的呼唤。人在城市里待久了,会渴望返璞归真。如同陶渊明的那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乡村文学从这里开始生长,人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需要心灵的桃花源。社会动荡,笔者唯有在文字里寄托情怀,描摹出一个纯美的边城。

既然边城都是美,那么悲剧又从何而来?

或许是物极必反,沈老笔下的悲剧建立在一切美好之上。因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永远无法逃离社会大潮与人性本身的弱点。无论是财富还是社会地位,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自然有高低贵贱。哪怕边城这样一个淳朴温柔的地方,不存在社会等级的划分,可是财富地位的悬殊,仍然不可避免地让一些人产生自卑感。小说中的翠翠和爷爷便是穷人的代表,纵使穷人和富人一样善良,纵使顺顺一家待他们亲厚,但仍不能消除爷爷进入船总家时的局促和紧张。

人情社会总有抹不掉的痕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怕纯粹也同样复杂。小说本身是个爱情悲剧,最后傩送远走,爷爷去世,只留下翠翠一个人守着船。这样的结局总是让我们不断思考,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悲剧本身有一定的意外因素,比如天保遇难;也有文化环境的影响,比如当时社会本身不允许女子将爱说出来;还有当地习俗的关系,比如两家在说亲时选择找人传话,没有直接沟通……总说造化弄人,也说无巧不成书,堆积在一起却成了让人感到沉重的悲剧。

我不知道沈老写小说时是什么心情,他在极力为我们营造一个美好纯真的世界,又亲手将其打破。沈老呼唤自然,希望人们寻求心灵的栖息地,如同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东篱边的陶渊明以及听客溪旁的安妮。山水是干净的,但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人情,人永远不像自然简单明净。这个故事像是雪地里鲜红的血液,温和柔美的背景下,结局却让思想格外清醒明亮。故事的最后,终究是痛彻心扉,生命自此显得如此迷惘。

《边城》充满了美,但仍是一个悲剧。因为故事不完美,才让我们觉得有物可读。如果所有美好都能保留,所有罪恶都被惩戒,似乎作品也会沦为平庸。我们在沈老笔下读到自然与人的美,也读到许多阴差阳错或时代造就的悲情。或许正因为如此,《边城》才能不朽,让读者拥有一个恋乡梦、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怀、一段隐痛的悲情。

新闻推荐

读《父与子》有感

□现代实验小学小记者站吴亚伦《父与子》这本漫画书主要讲了一对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之间的故事,流淌出感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