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范例教学法 提高课堂“上座率”

滁州日报 2019-08-27 07:26 大字

□蒋继山

上座率,本指一部影片获得的观众人次多少或酒店宾馆每天接待的人数多少。它的高低标志着影片受欢迎的程度,或酒店宾馆的环境、服务、知名度高低的程度。一般地说,上座率越高,影片就越受欢迎,酒店宾馆环境就越好,服务就越优,知名度就越高。

而课堂上的学生上座率中的“上座率”,则并非是指学生到班人数,而是指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身心俱在课堂的学生的多少。可以说,它的高低标志着这节课效果的好坏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影响中学生课堂上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

老师传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是否吻合。比如,某个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那么,在数学课堂上,他就很难上座。

老师的传授方式与学生的接受方式是否一致。如喜欢直观通俗形象接受方式的学生在面对用逻辑性、思辨性、理论性的传授方式时,就很难上座。反之亦然。

学生的心理因素,如近期是否遇到一些烦恼困惑的事情,生活上是否遇到了一些麻烦等等。

不过,笔者向学生实地了解后发现,针对语文科目,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他们上座率的主要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教学内容繁杂,目标多样且模糊。常常一节课下来,老师讲授了很多内容,可学生不知道,哪些是要了解,哪些是要熟知,哪些是要掌握,哪些是要运用。他们感觉,学语文比学其他科目难。其他科目,如数学等,一节课要学什么,一目了然。而语文课一节课下来,到底学了什么,一点也不清楚。

笔者认为,语文范例教学法也许能改变这一状况。语文范例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尔提出的范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分解于各篇课文中。每篇课文只设定一两个教学目标,而且那篇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已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典型例子。一个阶段如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结束时,再将这些教学目标集成,以避免支离破碎之感,实现整体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教学目标明确单一,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学生揣摩学习课文中这一单纯集中的目标,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的体会加以保存,以便能独立地学习同一类型的其他文章。这就好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体会例题美术老师指导学生临摹模特一样,老师教得明确,学生学得轻松。

我们把这种教学法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已一年多了,我们发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范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提高中学生语文上座率的好办法。

新闻推荐

德国汽车产业遭遇寒流 多家老牌车企面临亏损或裁员

据欧联网援引欧联通讯社报道,长期以来,汽车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近来德国汽车业遭遇寒流,多家老牌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