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砖有讲究 常见铺法不一定好

南国今报 2019-08-09 15:34 大字

装修工人利用调平器来铺客厅地砖。 该新居入户处的地砖与大门门槛等高,相当于一个小台阶。

今报记者王光家文/图

“先铺墙砖好还是先铺地砖好”“铺地砖以大门为准还是以阳台门为准”……装修中,一些业主对铺贴瓷砖有不少疑惑。专业人士表示,先铺墙砖是时下绝大多数工人的做法,然而真正考验技艺且效果较好的,是先铺地砖;要铺好地砖,不能单以大门或阳台门为准,而要找到全屋5个位置的水平点……铺砖的讲究挺多,我们常见的铺法并非就是最好的。

1

顺序:

墙砖和地砖到底先铺哪个

业主农先生装修新居进入了铺砖阶段,走访邻居多个工地后,他发现多数工地的工人在铺贴厨卫空间瓷砖时,是先铺墙砖再铺地砖(以下简称“先墙后地”)。不过,有业主提醒农先生:“先墙后地”的师傅不合格,应该先铺地砖再铺墙砖(以下简称“先地后墙”)。这一下,农先生懵了:到底该听谁的?

某装饰公司工程部专业人士徐洲表示,事实上,两种做法都可行,但对比起来,“先地后墙”效果更好一些,只是工艺比较复杂。因此,在时下的装修中,绝大部分工人都选择比较方便简单的“先墙后地”做法。这也让不少业主产生了错觉,以为这种常见做法就是最好的。

徐洲详细介绍了两种铺砖方法的区别——“先墙后地”时,师傅会留墙面最底部的一片砖放在地砖铺好后再收尾,由于墙面铺砖时间不一样,收尾处的墙砖会与其他先铺的墙砖因砂浆收缩不一而出现高低差,再好的手工也难以避免。也就是说,此处很难铺平。同时,“先墙后地”过程中,卫浴间沉箱成为了施工场地,防水层容易遭到破坏,这是该铺法的隐患。比较安全的“先地后墙”就能以避免这个问题。

在工艺上,“先地后墙”比“先墙后地”复杂,主要体现在前者需要切割墙砖底部瓷砖,可以做到墙砖压地砖,留缝美观;后者则不需要切割墙砖底部瓷砖,属于地砖顶压墙砖的铺法,留缝不好看。“先地后墙”之所以要切割墙砖底部瓷砖,是因为卫浴间地面有斜坡,最下面的墙砖压地砖时,每一片墙砖的底部都是斜线。

2

技巧:

要综合5个位置来找水平点

业主谢先生装修毛坯房时,地砖与入户大门的门槛持平,以致业主进门时,抬脚要比进常规入户门高一点,相当于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台阶,而且由此造成阳台门处的地砖比阳台门槛略高。记者发现,同户型邻居在入户处铺好的地砖,与入户门门槛有两厘米落差,相当于保留了大门门槛,因此,从室外进入户内时,没有“小台阶”的感觉。

专业铺砖工罗师傅告诉记者,客餐厅、过道的地砖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寻找水平点时,需要考虑入户门、阳台门、房间门、卫浴间门及卫浴间斜坡最低点,务必要保证客厅地砖能满足这5个位置正常贴砖,即贴砖砂浆厚度最低为3.5厘米。若都能如此保证,就算是找到了水平线,可以确定客餐厅地砖的铺贴厚度。也就是说,入户门或阳台门,都不是唯一决定水平线的因素。

专业人士徐洲分析,有的新居地面高低落差达到六七厘米之多,进行铺砖时,只能相应抬高铺贴厚度,否则就会在最低处出现瓷砖背面不能抹浆而造成空鼓现象。在全屋地砖中,如果出现一两片薄浆贴法是允许的,超过这个数目就很容易形成大面积空鼓,这属于铺砖大忌。

3

争议:

空鼓是手工问题还是瓷砖质量问题

7月底,业主胡先生遭遇了铺砖烦恼:工人铺客厅地砖时,没有用方木条撑压地砖(即方木条一头顶住天花板,一头顶住地砖),导致地砖大量空鼓。随后,他换掉了这名工人,另请来的工人一样铺不平。装修双方对此有争议。胡先生认为工人手工不行,工人则认为胡先生买的瓷砖有质量问题。

铺砖师傅说,有点起拱的瓷砖可以通过好手工来规避——传统做法是用木方条撑压刚铺好的地砖,即可起到预防起拱、保证地砖铺平的作用,砂浆干后拆掉方木条即可。

专业人士徐洲介绍,现在已有比较先进的做法来预防地砖起拱,即采用调平器来铺砖,就是在砖缝处对每一片要铺贴的瓷砖插入调平器,然后依次调平,直到铺完最后一片砖。待砂浆干了,拔掉调平器。这种做法始于德国,如今国内规范的装修工地多采用此法。

新闻推荐

德国 女子掏出假币欲买车 打印粗糙被一眼识穿

据报道,日前,一名20岁的德国女子突发奇想,使用普通打印机制造假币,然后到二手汽车市场购买轿车。经销商原以为购车女子在开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