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生活

滁州日报 2019-07-21 23:30 大字

□曹安杨

德国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曾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那么,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

诗意的生活或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或如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或如易安居士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天真无邪……然而,现代生活到处充斥着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的气息,人们为生存奔波劳累,为房子票子挖空心思。有的为了名誉地位而勾心斗角,有的为了权利利益而蝇营狗苟,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不择手段,古人诗意地栖居或栖居的诗意似乎难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了。我们忙得精神萎缩了,心灵苍白了,思维闭塞了,情调消退了,情感枯萎了。我们忘记了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诗意地生活不只是青睐古人,而把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为诗意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忙碌而琐碎的生活如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内心的这块圣地渐渐封闭起来。但喧嚣的商业浪潮和机器的轰鸣,消解不了生活的诗意。生活,到处充满着诗意。

诗意可以是一池清水、一帘瀑布、一杯香茗、一瓣花香、一抹残阳、一阵清风、一轮明月……诗意地生活就是匆匆穿行于宿舍、食堂、教室之外躺在草坪上看天上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诗意地生活就是在朝九晚五奔波忙碌之后喝上一杯咖啡,然后让自己的想象随着咖啡的芳香一起飘飞;诗意地生活就是在夜阑人静之时欣赏霍尊那缠绵悱恻、令人销魂的《卷珠帘》,感受那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孤寂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伤感……诗意地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

诗意地生活必须要锁住自己的欲望。欲望,多么诱惑人的字眼。人有七情六欲,这是自然之理。人要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我辈皆是凡夫俗子,多姿的红尘,多彩的世界令我们怦然心动,谁能够轻易抛却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诱惑?追求正常的“欲”天经地义,然而无尽的欲望只会让我们成为一口枯井,贪婪更是耗尽人的能量、却永不让人满足的地狱。

诗意地生活要有淡泊宁静的心态。淡泊宁静是经历艰难时世后感悟出的一种平和心态,是抚平心灵的风轻云淡,是心灵上的一种升华。诸葛亮在其《诫子书》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呀,只有看轻世俗的名利,心中无所羁绊,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也只有身心安定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诗意地生活要有一颗感悟诗意的心和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生活不是没有诗,只是我们感悟诗意的心灵僵硬了,嗅觉失灵了,眼睛蒙尘了。文学家汪曾琪先生说:“生活,是很好玩的。”如果我们能用一颗感恩的心,以美好的心态,用美的眼光,去感知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身边的一草一木,日常的一蔬一饭,皆含诗意。生活中的诗意,大多不是靠金钱名利的堆砌,也不靠纸醉金迷的挥霍,更不靠那种手握权柄、前呼后拥的威仪,而是从平凡琐碎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心。

一直很喜欢明朝归有光的那一篇《项脊轩志》。其中写道:“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我把这个片段起了一个优雅的名字:小院即景。在这里,日影、月光、兰桂、竹木、雨泽、微风,动和静、有声和无声融为一体,给人以柔和、静谧、和谐、愉悦的美感。虽然作者的家境是贫寒的,所读之书大多是借来的,但他甘于清贫,“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志趣,活脱脱地呈现在我的面前。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这是一种悄然的诗意生活。读之,如品佳茗,余香久在,回味无穷。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诗意。只要你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心怀向往,用一颗平常、包容之心看待生活,用乐观、幸福的脚印丈量生活,你就会步履轻盈。无论现实多么浮躁,尘世多么喧嚣,社会多么急功近利,我们的内心总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保持对一花一木的钟情,固守对一蔬一饭的热爱,带着对清风明月的感动,这就是诗意地生活!

新闻推荐

欧委会诞生首位“女掌门”

新华社法国斯特拉斯堡7月16日电欧洲议会16日投票选举德国人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为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议会目前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