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养成

遂宁日报 2019-04-29 05:31 大字

文/王旭全

家中有一位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老师要求孩子要读百万字的故事书。孩子调皮,静不下来,每每阅读时,都是在父母的高压下进行,一篇故事读下来,孩子常常一知半解。我不知道这阅读是不是非要从6岁开始。老师告诉家长说,阅读就是要从小开始培养。

真要说起培养阅读的事,不尽其然。如今,阅读已沦为草草浏览之事,人要安安静静地沉下来,读一本书非常不易。哪怕是浅浅地读,读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悲人物的命运,喜命运的反转,要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坚持读书的人,一是与自身的文化知识结构有关,二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要养成读书的习惯非一朝一夕。

有了读书的习惯,就可以从书本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自身。但如今,有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工作而读书,读专业书,读应变职场的热书。这些书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很显然,这是广义的阅读,而我们所说的阅读是指陶冶情操的科学文化类或文学艺术类书籍。

不过,那些读专业书的人群也算阅读爱好者,总比哪些成天拿着手机胡乱翻看的人群强。

有时,读书习惯的养成要靠一种氛围。氛围很重要,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阅读之风慢慢渗透,到后来风行,成为一种时尚。一方面是当时的娱乐方式很少,另一方面正赶上文化复兴。

那时,人人都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尤其是年青人的书包里、枕头边不放几本书,简直就是一种罪恶。大家互相传阅,加快阅读的进度,图书馆管理员工作成了许多人羡慕的香钵钵。就连只有小学文化的姐,也爱上了阅读。当时很火的杂志有《十月》《清明》《收获》《钟山》《小说月报》等等,一到星期天,她揣着阅览证到图书馆看书。一呆就是一天。

在她的影响,我也爱上了阅读,但真正让我走上阅读之路是因为一部德国电影《苔丝》。记得那年正上初二,凡有外国电影,我都必看。电影看完之后的一天,有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原著,厚厚的一本,出于好奇,借过来阅读,大约三、四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从此,便开始大量的阅读。

有时,为了借阅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早早地到图书馆候着,与管理员套近乎,询问上一个读者还书的日期,等到别人还书时再去借阅。为了方便借阅,我口袋里常常是揣着两个借书证。

到了90年代,渐渐地,姐不再看书了,周围许多同龄人也不再热衷于看书了。电视剧的热播替代了看书的兴致。而这时的我,也渐渐地从图书馆的借阅中隐退出来,到新华书店买书看,成为了我的习惯。

从看书扩展到写书,感觉能坚持读书的人实在不多。社会流传“写书的人就是看书的人,看书的人必定是写书的人”,好像看书跟旁人无关,这绝非没有道理。如今,年轻一代都是手机阅读者,阅读的方式在发生变化,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写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好习惯,氛围很重要,年轻的父母在要求孩子阅读时,一定要苛于律已,少看手机,不妨拿一本书阅读,给孩子立一个好榜样。

新闻推荐

涉嫌严重欺诈 大众前首席执行官被德国检方起诉

马丁·温特科恩(资料图)德国不伦瑞克市检察机关15日正式起诉大众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马丁·温特科恩和4名企业管理人员在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