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师生发明获国际大奖

阜阳日报 2018-12-05 10:18 大字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史浩然 在第70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上,太和三中教育集团科技发明代表队的杨磊和王腾震师生二人凭借自动充电运动臂包和便携式免挂输液设备两项发明斩获一金两银。这是继丁晨在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奖(INPEX)上荣获金奖后,太和三中教育集团再次获得的国际性发明大奖。

据悉,获得发明展银奖和创意金奖的是来自太和三中八年级(6)班的王腾震,他发明的《自动充电运动臂包》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行走或跑步完成对手机、电子设备的持续充电。

说起这个装置,王腾震告诉记者,他的父亲经常到外地出差,因为工作忙无暇给手机充电让他的父亲很苦恼。在学校开展的科技课程中,他了解到电磁原理,心想如果可以发明一种将人体动能转化为电能为手机充电的设备,那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他就跟指导老师杨磊表明了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利于课余时间开始了这项有趣的科研。

刚开始,师生二人计划做一个手机壳大小的设备充电,后来因为磁铁和铜线圈切割运动产生的电量太小,他们不得不增加磁铁的强度和增加铜线圈的数量增加电量。

经过半年的努力,数十次的失败,师生二人终于将磁铁产生的电整合成适合给手机充电的5伏电。

事实上,王腾震的小发明完成也鼓舞了指导老师杨磊的科研斗志。

“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发生地震、泥石流灾害时,不少医护人员觉得传统的输液设备经常让他们耗时寻找适合悬挂的输液地点,同时,患者也因为行动受限需要人看护,当时我就想着能不能发明一种设备解决这种不便。”杨磊说,今年6月,他申报的发明受到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邀请后,他就把家安在了学校的实验室,将自己规划许久的便携式自动免挂输液设备构思付诸实践。他通过采用超声波感应模块自动控制液体输送启停;通过供应动力采用挤压蠕动方式,隔离药物防止污染;通过设置变阻开关,将暂停、调速、定时、定量等功能于一身,减少机身体积;并自己焊接设备电路板、3D建模打印配件组装出便携式自动免挂输液设备。

杨磊介绍,他的发明不仅可以自由调节输液速度,而且输液瓶内液位偏低时,还可通过自动停止输液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定量输液功能能精确输送指定体积液体,定时输液功能可根据特殊需要设定时间,时间到则停止输液。此外,病人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穿戴方式,设备不会因垂直于地面而影响输液效果。

“直到去德国的前三天,我才做出这个设备。”杨磊说,虽然《便携式免挂输液设备》荣获发明展银奖,但他觉得设备还有改进的空间。下一步,他将优化设备零件,缩小设备体积;增加自动扎针、取针模块,实现无医务人员的自主操作。

新闻推荐

2018电动汽车调研报告:纯电动增势最猛

据报道,德国普华永道咨询公司近日发布了2018年电动汽车调研报告。报告中发布了关于2018年发展最快的汽车驱动方式、哪些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