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如何成为教育行业新刚需? 学而思推出教育成长类节目《大师课》,助力家庭教育价值回归

新京报 2018-11-05 01:02 大字

“我看到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机器设备打印的那般规范,我明白父亲把描画那些符号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9月15日,《学而思大师课》(以下称《大师课》)如约与观众见面,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回忆学琴往事以及动人的父子情。《大师课》是由学而思推出的一档面向6-18岁青少年及家长的教育成长类节目,邀请来自各行业的大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教育应该能帮助孩子找到真实的自己。”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说,《大师课》希望能搭建一个大师与年轻一代对话的平台,助力孩子的多元能力培养。

“大师”对话学生家长

第八期大师课的主讲嘉宾是张永和,作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建筑大师,讲台上的张永和说话慢慢悠悠,条理清晰,显得既亲和又睿智。

与家长学生们互动时,他讲到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我习惯自己学习,习惯自己做判断,其实和幼年时的成长经历很有关系。”张永和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第二代建筑大师张开济,母亲是辅仁大学家政系的高材生。父母虽然“散养”他们,但关键方面要求严格,比如不能放松英语学习。也因为从小打好了英语基础,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赴美留学生。

这样的经历分享是《大师课》给众多家长老师的宝贵财富。来自沈阳的7岁女孩小萌每周会跟父亲一起收看《大师课》。父亲表示,观看过程中,他思考了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业角逐的背后,父母应该充当的角色。父母不仅仅是孩子教育的投资者和付出者,还应该像《大师课》中嘉宾们的父母一样,有格局、视野和眼光。

随着中高考改革落地,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杆,新一代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上日程。根据睿艺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素质教育行业报告》(以下称《报告》),2017年在线素质教育机构融资案例数占素质教育机构融资案例数的35%,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作为一档在线教育类节目,《大师课》无论从内容呈现还是嘉宾选取,都给在线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拓展提供了优质内容和形式范本。“学而思从创立之初,就希望帮助孩子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这也是我们做《大师课》的初心。”学而思总校校长杨付光说。

节目模式是借助大师们的人生经历,传授知识的同时,用他们的态度和经历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们挖掘感兴趣的领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课程落地综合素质培养

在素质教育方面,杨付光介绍,学而思推出了“六大能力”体系,分解为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沟通能力、探究能力;思维模式则包含抽象性思维、思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现在,学而思“六大能力”体系已全面融入到教学教研之中,课堂中的分组互动、教具实验、口述讲题等,都是其落地课堂的具体体现。

“孩子多样化成长的需求空间是无限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教授指出:“教育的改变终将发生,没有单一标准的知识学习需求。”学而思瞄准对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契合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回归本质的方式之一。《大师课》其中一期节目中,石大宇分享了他从儿时性格内向的“边缘小孩”,一步步成长为四获德国红点奖的产品设计师的经历。“家长、老师应该看见内向孩子的长处和光芒,挖掘他们的优势。”石大宇向现场家长和孩子推荐了一本苏珊·坎恩所著的《安静,就是力量》一书。

学而思的这次探索,也是在素质教育的一次创新。在政策利好、市场洗牌的当下,素质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优秀的教育方式的尝试对于素质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师们的现身说法也让素质教育的实现有了更多可能性。

报告显示,每年60%的家庭在孩子素质教育上投入费用超过1万元以上。有专家表示,素质教育如何成为教育行业新刚需,教育培训机构的素质化改革进程已经在路上。

声音

“新新的孩子是一颗新新的种子,培育他们当然不可以是任何‘尖硬’的灌输。学而思确实能给孩子和家长很多感悟。”——梓淇妈妈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应该给予孩子获取知识的动力和能力。”——安妮妈妈

采写/新京报记者陈丽媛

新闻推荐

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对大众汽车集团发起大规模集体诉讼

据新华社柏林11月1日电(毛竞)德国消费者保护组织联邦消费者中心1日向法院提交诉状,代表购买了问题柴油车的德国消费者起诉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