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执导开幕大戏 新版《茶馆》与现实对话

华西都市报 2018-10-26 03:08 大字

第六届乌镇戏剧节 《茶馆》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

孟京辉《茶馆》由文章领衔主演。

一部作品的重塑素来是一个难题,更何况是老舍的《茶馆》,曹禺曾经给予过这样一个评价:《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作为第六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茶馆》再次登上了戏剧舞台,重塑的导演则是孟京辉,演员阵容也很强大,由文章领衔主演,陈明昊、韩青、齐溪、刘畅、丁一滕、赵红薇等主演。孟京辉说,原有的《茶馆》就像是一口很深的井,要一直往下挖掘,才能挖到精华,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希望把其他东西,比如矛盾、心理、规律等其他层面的元素挖出来。

让人意外的是,《茶馆》戏剧构作竟然是一个外国人——德国当代艺术大师卡斯托夫的御用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他也把重塑《茶馆》视作一个挑战。

1

重塑经典

必须和现实生活对话

在孟京辉看来,作为一个创造者,对经典的理解,最简单的就是“伟大的经典、伟大的当代、伟大的传统”。

他认为,对经典进行重塑,必须要和今天相结合。“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和今天进行一个对话,我觉得太惨了。有的时候可以疯狂地开一些玩笑,有的时候也可以在经典里撒一个娇,也可以陷在它给你的这个迷雾里面。但是经历了所有这些风景之后,你会发现这条路变得更加有趣。”

在《茶馆》的重塑上,他把原有的经典看做一个内核,而发芽则是在现代,在他看来,人和时代的变化是互相呼应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在和老舍对话,在和经典对话,一方面,也是在和自己对话,在和现实生活对话,而这二者的叠加,才是重塑经典的价值所在。在排演期间,孟京辉就曾表示“排演这部剧,我天天都在迷路,但我喜欢这样,这是一次对老舍的精神拜访,而不仅仅是依照他的剧本来做戏剧。”

在关于“经典的重新演绎”论坛中,有观众向他提到了《茶馆》中的音乐,认为流行音乐文化也会给戏剧作品多一层含义和解读,孟京辉则回应自己并不喜欢流行二字,觉得音乐关键不在于流行,而在于其本身的能量。

“我不喜欢流行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挺令人讨厌的,如果有人说我是一个流行戏剧导演,我会死了。但是,所有的音乐形式不是因为它流行了就没有价值。音乐背后更重要的是它的能量,它跟社会、生活的关系。”孟京辉说。

2

德国"外援"

重排《茶馆》是一个挑战

《茶馆》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把重塑《茶馆》视作一个挑战,他说,最难的是两个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德国,中国人对老舍作品的理解,德国人对老舍作品的理解,中国的文学,还有西方的文学的交流。

他不仅是德国当代艺术大师卡斯托夫的御用戏剧构作,还是一名纪录片导演、策展人和作家,在艺术活动方面也非常活跃,是欧洲剧坛首屈一指的前沿艺术家。

“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办法再依靠德国作戏的经验和规则,不得不找到一个新的方法去做。”塞巴斯蒂安·凯撒认为,经典就仿佛是一座大山,“这座大山的重量,不仅仅是来自于作品的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外界给予他的名誉,让大家无法去接近它。然而也是因为这种原因,让我产生了寻找、探索的欲望。”

这次中德合作《茶馆》,是凯撒首次接触中国当代戏剧作品。“首要的一步就是怎么样去接近老舍。”他回忆开始创作《茶馆》的初期,不仅看了《茶馆》,也去了老舍纪念馆和关于《茶馆》的一些博物馆。

他发现女性在老舍这个作品里面,没有明显地放置于台前的一个重要位置。但实际上,“她”隐隐的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比如说像王利发的妻子、还有小丁宝这样的角色,“她们有很多的内核在里面,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她们,去做她们,说不定她们可以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完完全全新的一部戏。又比如秦二爷,他作为一个商人,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是如何去经营他的实业?后来,他又如何去做商业的?又比如常四,他可能有更多的东西可以挖掘出来。”

“一开始看这部戏的主线,接着发现它的边边角角侧面的一些东西,后来又回到主线,经过一个漫长的旅程,绕了很多的圈,然后重新回到这样一个终点。其实在德国的时候,就已经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把当代戏剧的创作说成是对经典的一个破坏。其实我们不是在破坏经典,而是重新去好好的读这个经典作品,然后从里面把它更多的能量带出来。最后放入我们自己想要放入的新生的东西。”塞巴斯蒂安·凯撒说。

封面新闻记者 张路延

一个穿越的《茶馆》

很显然,你不可能在孟京辉这儿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茶馆》。此版《茶馆》孟京辉站在当代角度,用整个人类的视角观察周遭,将当下融于传统进行再创造,打造一场抽象现实主义的时空碰撞。

大幕一拉开,大家就感觉有点“迷路”了。去年李六乙导演的《茶馆》,全白的高高低低的舞台已经让许多观众感觉颇为震撼。这次,与孟京辉合作三十多部作品的舞美设计张武,呈现了他单场最大的舞美作品:一个19米长、16米深、11米高的钢铁巨轮。它被张武称为“轮子”,《茶馆》中的时代与命运,都将在这巨大的生命之轮中更迭转动。

一开场,所有演员身着白衣黑裤的现代装,坐在舞台上高低不同的各个空间,以接近吼叫的方式读出《茶馆》中的台词,开始了对《茶馆》的当代重塑。之后,每一幕老舍《茶馆》原剧本中的对白,和由此生发出的新的剧情与台词穿插进行……嘶吼式的台词表演中凸显孟氏风格。

在孟京辉眼里《茶馆》的关键词是:压迫、饥饿、自由、友谊、时间、死亡。而这出新版《茶馆》则是一场关于老舍、裕泰茶馆、茶馆掌柜王利发和众多形色各异的主顾的时间之旅。这场旅程从清朝末年开始,横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在当下结束。这种跨界的时代对位,凸显出《茶馆》的普世性,可以穿越时间、国界的力量。老舍先生短篇小说代表作《微神》的内容也融入其中。

可以说,看这出戏既要熟悉《茶馆》、了解老舍,还得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领略到孟京辉所指。

这个《茶馆》并不陌生,演员的表演、舞美、台词都带有明显的孟氏风格,放到他其它的作品中也并不觉得违和。而作为《茶馆》则是全新的,观者也不必拿着什么参照物去对照着看,毕竟老舍先生在谈到《茶馆》的创作时,也曾说过“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相信,他也不会苛求后辈的改编在一个固定的套路里。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德65岁以上老人 一半为网民

新华社柏林10月18日电德国联邦统计局18日发布的一份年报显示,德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一半为网民,65岁至69岁老年人的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