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广角 警惕“现代工具依赖症”

陕西日报 2018-10-12 06:26 大字

匡吉

不看电视,闲暇时间少了滋味;不会电脑,文档处理成了问题;不用网络,资料查询没了渠道;不带手机,沟通交流断了联系……现代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了依赖,有人称之为“现代工具依赖症”。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现代工具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理应为人所用,让人有所依赖亦属正常。但如果依赖到离不开身、离不了手,一旦离开就像失去了“自由”,那就值得注意和警惕。不久前,网上有个视频:7位青少年挑战20分钟不玩手机,面对手机不停发出的提示音,每分每秒都成了煎熬,直到20分钟结束,他们脸上才恢复笑容。

其实,对现代工具的过度依赖,未必让人有快乐可言。一方面,它会使人滋生惰性。查惯了搜索引擎,就不想动脑思考;用惯了键盘输入,就不想动手写字;坐惯了汽车,就不想动腿走路。因为工具的辅助和替代,人也变得懒惰和随性。另一方面,还会给人带来负担。工作中有个现象:与手工书写相比,电脑打印很高效,但因为成了“文电”依赖,各类材料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越来越长;与传统会议相比,视频会议更便捷,但由于成了“会议”依赖,开会频率、与会层级和参会人数不断增加。诸如此类,工具越先进,工作越烦琐。

一定意义上讲,依赖过度就是使用无度,即只想到方便,没考虑节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过“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前者注重的是行为手段的实用性,后者强调的是行为动机的合理性。他认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危机,就是随着整个现代化的过程,“工具理性”盖过“价值理性”。揆诸当下,人们对行为手段的过于注重和追求,从理性选择到客观依赖,不自觉地囿于其中。如不能厘清“想要”与“必要”,不能兼具“好用”与“会用”,就难以使工具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当然,人对工具的过度依赖,绝非工具之过,而是人的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工具怎样更新换代,都不能脱离“人”的核心、忽视“人”的作用。荀子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苏轼亦云:“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无论是“善假于物”还是“不假外物”,都体现为内心的坚守。能否做到“内心不驰于外,外物不乱于内”,关键就在于是“物为人使”还是“人为物役”。现实中,“低头族”“拇指族”让亲情越来越远,“复制粘贴”“抄袭拼凑”让原创越来越难,娱乐化媒介、碎片化信息让阅读越来越浅……这些足以说明,人一旦过度依赖工具,难免会迷失自我,使人原始的本能日趋退化,人生本来的乐趣日益消弭,人类传统的技艺日渐式微。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有心理学家也提出:“现代人偶尔尝试脱离现代技术的生活,也许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快乐。”如今,现代工具在现实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有保持清醒、增强定力,时刻警惕依赖、减少依赖甚至摆脱依赖,确保科学使用、合理利用、适度享用,才能把握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

新闻推荐

备战地方选举默克尔呼吁结束内斗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地时间6日呼吁,执政的联盟党内部应结束争斗,为即将举行的重要的地方选举做好准备。默克尔当天在德国北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