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测评不能“乱评”
李英锋
近些年,国内涌现出多家第三方测评平台,通过对产品测试评级,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决策的参考。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第三方消费品测评机构或个人鱼龙混杂,反而让消费者不知所措。(据《工人日报》)
消费品测评是一种消费服务,属于消费监督的一部分,旨在让“后消费环节”更加完善。消费品测评平台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消费体系的功能进步,也意味着消费的日趋理性。通过消费品测评平台,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了解到更多关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功能参数、消费体验等信息,进而做出满意的选择。同时,各类消费品测评信息,也能让商家直观认识到自己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他们不断改进问题,优化服务、提升质量。
但是,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目前消费品测评还处于一种自发生长的阶段,测评平台芜杂混乱,测评质量良莠不齐。同时,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很多平台自定测评标准,自定测评方法和侧重方向,导致评测结果往往迥异。而且,有的平台还根据自定标准草率地下结论,比如2017年3月,测评机构“优恪网”发布报告,指出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国实验室中被检出矿物油含量偏高,但随后被证实,矿物油“超标”的标准本身由该网站自定,结果引发争议。此外,甚至还有些平台罔顾事实,发布掺水、虚假的测评报告,进而从中谋取利益。
消费品测评的种种乱象,不仅无助于消费者理性选择,反而会误导消费者,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公正的评价结论,也会妨害公平竞争,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更让人忧心的是,由于缺乏行业监管,消费品测评使一些别有用心者有了可乘之机,很容易使测评平台成为被商家操纵利用的促销工具。
消费品测评不同于普通的消费者评价。任何消费者都有权对所购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功能、体验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无门槛、无条件的。但消费品测评平台则不同,其居于第三方位置,所做出的评价也不是基于消费关系,而是基于一定的商业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利行为,所以,这种测评类似于对商品或服务的“鉴定”,必须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确保消费品测评不会成为“乱评”,关键要给消费品测评戴上标准的“笼头”。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应通过出台细则或解释,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行业准入的主体资格、条件和门槛,明确测评的方法、范围和标准,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等办法。如此,才能规范消费品测评行为,保障测评结果的公平与质量,推动测评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维护消费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德国汉堡机场候机大厅滞留乘客环球网图环球网6月3日消息,据德国《图片报》3日消息,德国汉堡机场当日突发停电,致机场完全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