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岁月的“古遗迹”
历史是延伸的。褪去的是荣辱毁誉的是是非非,褪不去的是风霜洗礼的古朴典雅。千年红岛,世代传承,它延续的是历史文脉,留住的是先辈精神,穿越历史尘烟,透过亘古山海、斑驳老墙、残缺瓦砾和锈蚀的门窗,从那些古遗迹追寻历史深处的风情故事。
烽火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河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海匪横行。明朝廷分别在山角村西北、罗家营村西南、尚家沟村西南和上疃村东北的高岭处修立4座烽火台,用于军事报警。至清初,河套一带仍是海防重地。后因年久失修,于清末坍塌。 4座烽火台中,以山角村西北高岭的烽火台最为高大,占地600平方米,也是如今遗存的唯一一座。
海地碑
清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潮海东村东北、尚家沟村西南的海滩北部高岭处立碑,上刻“海地坐落小东连西至界重立”和“大清乾隆壬辰岁次吉旦”,在至界二字右侧则有“徐至”二小字等字样。碑高2.06米,宽0.40米,厚0.32米,碑体取材于当地的灰白色火山灰岩。此碑于20世纪因修建渔塘被毁为两段,2003年被潮海东村村委修复,立于原址。
悦来桥碑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月十三日于小涧村北桃源河上建悦来桥。悦来桥碑立在该桥南关东侧。碑高1.4米,宽0.62米,厚0.14米,花岗岩质,系小涧村会首刘宗仁等人捐资修建。1958年兴修水利时,该碑被凿成两片,铺在小涧村北山下的一眼水井的井台上。2003年,被小涧西村委移至村幼儿园收藏。
天主教堂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侵占胶澳后,其传教士进入河套一带传教,并在下疃村成立天主教会、建教堂、发展会员。下疃村天主教堂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占地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5平方米。教堂共5间,宽9米,长15米,高4.5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下疃村天主教徒发展到100多人,每天早晚两次到教堂诵经祈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罗马教廷投资在教堂后10米外建东西平房共5间,占地60平方米(院子约120平方米)。西两间为修道院,东三间开办小学,求学者都是下疃村教徒之子女。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天主教在下疃村发展的极盛时期。1940年停办,1988年教堂因年久失修拆除。
石棺
红岛休闲渔村前海岸,观海亭右侧悬崖下,有一长、宽各8米,深3.5米的石坑,做工考究。其周围皆为黄色石壁和黑色石礁,唯有此处是褐色石。据五台山道长法印大师考证,此为 “石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红岛耶稣堂旧址
红岛耶稣堂旧址位于后韩北村。清宣统三年(1911),德国人在后韩村中央白街北侧建起了这座基督教堂,当地人称之为“耶稣堂”,为中式平房,砖石结构,五开间,建筑面积94平方米,主入口位于南立面中部,东西两面山墙均开有圆拱窗。现作为幼儿园使用。 (党群部整理)
新闻推荐
新华社柏林4月26日电(记者王勍)德国航空航天产业协会主席克劳斯·里希特25日在柏林国际航空展开幕式上说,德国航空航天产业2017年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6%,达到了创纪录的400亿欧元。目前德国航空航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