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素养成为洋药迷信的克星

皖江晚报 2018-03-01 14:20 大字

“德国家庭必备的宝宝常用药”“加拿大宝宝必备药品清单”……在网上,输入海淘、儿童、药品等关键词,弹出的类似内容不下数百条,里面罗列了种种国外热门的儿童药品,这些药品都备受国内家长热捧。医生、药师对此却不认可。他们表示,洋药有的含有可待因等国内禁用的成分,有的成分复杂副作用也大,大部分家长连说明书也看不懂,却敢把药给孩子吃!(2月28日宁波晚报)

依照常识,评价一种药物,安全、疗效肯定得放在首位;怎样才是对症下药,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该领域的专业医师。现在倒好,海淘儿童药品受热捧,儿科常被洋药“搅局”。其实,这与许多人迷信洋奶粉以及轻信食品谣言的根本原因相似,那些迷信洋药的家长,最需要补上的,是科学素养这一课。

实际上,那些费时费力又费钱海淘洋药的宝妈们,她们往往起始于妈妈群,听信于朋友圈,又安心于“大家都在用,应该不会错”,对洋药的认知、购买、使用与“科学”两字少有瓜葛。对于药品尚且如此,可以想见,这类人对于洋奶粉以及食品谣言缺乏科学认知与准确判断的能力,产生迷信与轻信,也是“顺理成章”。

一些海淘儿童药品受捧的背后,往往有海外代购在推波助澜;“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背后,有赚取流量费、广告费甚至向企业勒索等灰黑色产业链。对他们来说,公众的科学素养越是不足,他们就越有“腾挪”的空间。因此,通过强化公民终身教育机制、大力传播科普知识等途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素养成为“迷信”与“轻信”的克星,应该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相关各方着力的方向。□胡晓新

新闻推荐

德媒:中国“佛系”青年喜欢独来独往 催生孤独经济

异地打拼的“空巢青年”。视觉中国资料据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德媒称,这几天正值中国新春佳节,家家团聚在一起共享家宴,欢声笑语。而恰恰在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希望从传统的大集体生活中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