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快语锐言】特长是让孩子快乐的技能

甘肃日报 2017-12-22 05:28 大字

李珊

我的女儿优优在德国进入三年级没几天,就给我们带回了一封致家长的信,大意是希望家长让孩子培养一个特长,到学期末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会到家里来现场进行考试,这门课非常重要,希望家长重视。

这可难住我了,因为信上有这么一句话——请尽量选择学校开设课程之外的特长。这么一来,优优让我引以为豪的绘画、舞蹈以及小提琴全都被否决了,因为它们都属于学校的美术音乐艺术课程范畴。我实在想不出优优还能发掘出什么特长迎接考试。

无奈之下,我跑去隔壁的佐登太太家取经,她的两个孩子都已经进入名校深造,想必她对此是有心得与发言权的。

没想到,佐登太太给的建议那么不靠谱,她建议优优的特长竟然是——包饺子。刚搬来时,为了培养与左邻右舍的感情,我请他们来家里吃饭,用来款待客人的就是中国的传统美食饺子。对于在饮食上粗枝大叶的德国人来说,中国饺子简直是一种神奇的魔法,肉菜剁碎调和成馅儿,面粉按揉擀皮儿,然后将它们融合成美食。

一顿饺子之后,邻居们都成了中国美食的狂热粉丝,对我这个中国妈妈也赞誉有加。我没想到的是,优优的表现竟然也入了佐登太太的法眼——优优那天一直在边上帮我包饺子。对于一个七八岁的中国小孩而言,包饺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可在德国人看来,那么小的孩子能将馅料填进面皮还捏出漂亮的元宝状,且边缘还有花纹,那就是很了不得的表现了。所以,佐登太太一口咬定优优在包饺子上很有特长,而且这种特长在德国绝对是万中无一的。

转眼快到学期末了,一天优优回家时跟我说3天后老师会来家里对她的特长进行现场考核。考试日那天,我在家先做好了准备工作,揉好了面剁好了馅儿,恭候考官们大驾光临。

等老师们满脸好奇地围绕着厨房的操作案台站定后,优优隆重登场。她一点儿也不怯场,刷刷刷地擀皮,飞快地填馅儿,手指像小鸡啄米似的飞快动着,然后一个个饺子就整整齐齐地出现在了托盘上。老师们都惊讶地张大了口,仿佛在看什么精彩的表演。当优优终于拿出自己的左右开弓绝活时,老师们情不自禁一起鼓起了掌。

当热腾腾的饺子出锅后,老师们一人一盘品尝得不亦乐乎,还不忘跷起大拇指称赞优优做的饺子实在美味。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优优的特长考试拿到了班上仅有的3个优等之一。

受此鼓励,优优对于做面点萌发了极大的兴趣。春节跟我回国探亲时,她被一种叫做枣花糕的面食吸引住了。这是我们当地的一种传统民俗小吃,只有每年过年时才会做,以发面做成花朵形状,上面用大红枣和蜜枣作为点缀,是一种好吃更好看的年节美食。

虽然好看好吃,但是不好做,可优优很有恒心,回德国后1次不行就2次,2次不成功就3次,大概是在尝试了七八次之后,漂亮的枣花糕终于在她的手里诞生了。她雀跃不已,我也觉得这孩子越来越手巧而且越来越有耐心。

中国美食横扫德国餐饮界这话可不是吹的,那个学期的特长考核中,当老师们看着面团在优优手中一点点变成花儿一样的美食,竟忍不住齐齐惊呼起来——一个优等自然又是当仁不让。

凡是得到优和良的特长考核录像,老师都会在班上播放给每个同学看。优优看了别的同学的特长考核后回来告诉我:原来这特长课的门类竟然可以这么宽泛。好比优优班上有个小胖子男生,他的特长就是吹室外游泳池。那种游泳池充气之后就能往里边放水,一般的家庭都是用充气泵充气,可那孩子肺活量惊人,可以用嘴把充气泳池吹起来——就这么点儿与众不同,他就得了个良。

再好比她们班有个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小姑娘,居然学会了一口好口技,能够栩栩如生地模仿上十种鸟儿的叫声,还能模仿出轮船汽笛、飞机着陆、汽车引擎轰鸣……多种声响。这么玩儿似的特长,也被老师们慷慨大方地给予了优的评价。

后来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优优的班级导师告诉了我们所有家长一个事实:99%的人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可偏偏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99%的部分,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剩下的1%的渺茫希望中。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了会失败的豪赌,也是对孩子教育悲剧的开端。她说经过调查显示,德国孩子长大后大部分都做了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等平凡而普通的工作,所以,所谓特长,其实只是一种能让孩子快乐、能让家长欣慰的同样平凡而普通的技能。

把一件平凡的事儿做成不平凡,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自《好日子》2017年第9期)

新闻推荐

缺牙20年大妈20分钟长新牙 种植牙成熟技术成1000颗团购会热购主因之一

真没想到缺牙20年,还能种出一口新牙,跟自己牙一样,吃什么都行”,亲眼见证了朋友种牙后生活变化的杨阿姨兴奋地说。杨阿姨的朋友王女士后牙缺失近20年,平时吃饭只能用前牙来回怼,不仅吃得慢,而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