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克鲁索》

广安日报 2017-11-05 04:05 大字

《克鲁索》封面。

作者:卢茨·赛勒(德)

【内容简介】

《克鲁索》这部小说取材于作者卢茨·赛勒的真实经历。本书以一段被人遗忘的东德历史为背景,诗意地书写了一个有自杀倾向的年轻人自我觉醒的历程。同时亦实亦虚地展现了当时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希登塞岛及其精神领袖克鲁索,谱写出一首献给东德逃亡者的挽歌。

1989年夏的东德,24岁的大学生艾德因女友意外去世而备受打击,他选择暂时逃离原来的生活,独自来到了希登塞岛上。一分是陆地,九分是天,希登塞岛是度假胜地,也是边境内的自由之乡。岛上聚集了许多社会边缘人,其中有一些人来此地打短工以排解心中苦闷,而另一些人则将小岛当作他们穿越波罗的海、逃往对岸“自由世界”的码头。艾德加入了岛上的克劳斯纳饭店,成为一名旺季洗碗短工。他结识了一群性格和背景各异的同事,其中有克鲁索——希登塞岛的精神领袖。他是一种奇特的混合物,包含着几达禁欲的严格和克己,近乎狂热的果决,对奇幻和禁忌的偏好,还有他那种神圣的严肃,静静振动着的气场,或者说——克鲁索能量。岛上,围绕克鲁索形成了一张由各种关系和活动组成的网。艾德跟随着克鲁索,不断拷问自己的内心,二人之间也逐渐产生了深厚的友谊。然而,随着时局变化,柏林墙倒塌,希登塞岛上的人们需要为自己的何去何从做出新的选择……

作者简介

卢茨·赛勒(LutzSeiler,1963—),德国新生代作家,出生于德国东部的格拉市,现居威廉斯霍斯特和斯德哥尔摩两地。曾是泥瓦匠和木工,参加过东德国家人民军。他于1989年夏季在希登塞岛的克劳斯纳饭店做洗碗工,次年完成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业,1997年起在勃兰登堡州威廉斯霍斯特的彼得·胡赫尔之家主持文学项目。在开始小说创作以前,赛勒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诗人,至今已出版多部诗集,其中《四十公里之夜》获不来梅文学奖。他从2004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土西铁路》和《时间的天平》,分别获英格博格·巴赫曼奖和冯塔纳奖。《克鲁索》是他首部长篇小说,获德国图书奖、乌韦·约翰逊文学奖、卡施尼茨文学奖。本报记者胡苗整理

新闻推荐

欧盟否认“乞求”传言

德国媒体22日爆料,特雷莎·梅在布鲁塞尔与容克共进晚餐期间,看上去备受精神折磨、不安且沮丧。按这篇报道的说法,特雷莎·梅甚至“乞求”容克,希望欧盟方面能给予她帮助。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马加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