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杭州:望湖楼

眉山日报 2022-04-14 06:52 大字

登楼望远,吟诗抒怀,是自古文人的闲情雅事。登楼源于登高,最早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重阳登高,遍插茱萸,躲灾避邪,思念亲人,还兼顾锻炼身体。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山则登山,无山则登楼,因人而异。楼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工匠精神的人文体现,它们一般点缀在壮美的自然风光中,山水风光与精巧的建筑工艺相得益彰。文人墨客们饱读诗书,大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山水之间寄情,登楼观景饮酒作诗,成为了他们陶冶心境、寄托情感和抱负的方式。

天下名楼故事多。因楼题诗,楼因诗名。人以楼记,楼以人名。这些题留的诗词文章,和一个个江湖故事,又形成独特的人文底蕴和记忆,点化并提升着这些名山楼阁的美誉度,这些楼阁也更加有了灵魂和生命力,名气一直影响至今。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大雅大俗之人。苏东坡的一生起起落落,深陷于党争,他始终郁郁不得志。在宦游和贬谪之路上,苏东坡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体现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采。不妨以时间排序,从东坡登楼所做的诗文中,节选几座因东坡诗文“加持”而扬名,至今仍然留存的名楼,一同欣赏。

□邓敏

望湖楼,位于著名的杭州西湖断桥畔。相传是吴越王钱弘所建,宋时易名望湖楼。北宋熙宁五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通判是太守的副职。第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他结伴游览西湖,在船上欣赏到了夏天奇妙的湖光山色,后来又乘兴到望湖楼上喝酒,酒酣之际,写下了一组共五首绝句,诗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箛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误楚辞招。

未成小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短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写这组诗时,苏轼到任杭州通判已有半年,泛舟游玩西湖应该不是第一次了,春天的西湖和夏天的西湖感觉是不一样的。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恼了王安石,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告了一状,苏轼不得不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当然这是一种逃离,作为改革的反对派、持不同政见者,苏轼是被贬的,没有得到重用。但他与杭州太守陈襄相处得还行。苏东坡在杭州算是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杭州的壮美山水也暂时治愈他的糟糕心情。

《望湖楼醉书》这一组诗虽然不及后来那句响彻千古的“欲把西湖比西子“闪亮夺目,但也是佳句连连。大体上讲述了他们先坐船游湖,再上望湖楼观雨、喝酒、作诗,有趣的是这个行程直到今天也是多数人到杭州西湖的游览顺序。

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的是夏天西湖的美丽雨景,一幅西湖骤雨图的场景大戏:浩大的西湖上,夏天的大雨骤来,不期而至。山水雨船,雨天一色,很快又雨过天晴,水面平静,碧波如镜。整首诗考虑到了谋篇布局和映衬,空间场景的安排有远有近、有前有后,色彩的表现有声有色,黑云翻墨,白雨跳珠。节奏上动静协调,翻、跳、吹,很有现场感。这首诗构思巧妙自然不着痕迹,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两字可概括此诗的趣味:醉。东坡既醉于酒,也醉于西湖山水之美。急。天气变化急,诗句即兴而成,更加凸显灵感和才华。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写得最为传神,苏东坡也颇为喜欢。他50岁再到杭州,又写了句诗: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第二首写的是湖中荡舟,泛游,游船所见的情景和情趣。湖中随意放养的鱼鳖,肆意生长的无主荷花到处都在开。诗人躺在船里的枕席上感受到船的摇荡,山似乎枕在水上俯仰,月亮也一起徘徊流连。

多年后,当苏东坡成为太守再次到任杭州时,遇上多年不遇的旱灾,又开始大规模整治西湖,清理西湖的杂草和淤泥,最后用堆积的淤泥修建起了一座苏堤。为了防止水草疯长再次侵占水域,还划定了不同区域种上了菱角,荷花、杂草便没有了随处开放的杂乱。东坡的美学观点可窥一斑。

第三首以植物自喻,乌菱、白芡太多太平常,江海中要多保重。隐含希望被朝廷重新重用之意。

第四首写采莲女劳作的无忧无虑,而自己则多愁失意。

第五首,反用古诗句意,可以看出苏轼此时的一些情绪和思想端倪。小隐,指隐居山林;大隐是朝廷做官,闹市生活,但他们都是隐士。中隐的概念出自唐白居易“大隐入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做中隐,隐在留司官”。留司官是太子下属的闲职,冷官。仕与隐,出仕与入仕,山林与庙堂,是古代文人要面对的难题。儒家“学而优则仕”,道家则顺应时局,清静无为,对立双方需要在对撞中寻求统一。大隐感觉格调很高,但其实不太现实,没有哪个大领导是轻松的。小隐是真隐,但人很难受得了清贫和寂寞。就白居易而言,在多次贬谪后,他不愿丢掉做官带来的物质生活,又不愿意掺和多事,便不做朝官,选择做洛阳的地方官,一边随性工作,一边“归隐”,以求全身而退。财富自由,诗意栖居,让精神保持一种独立。在各取其利中,实现均衡和中庸。这对后世文人其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年轻的苏东坡此时对待人生“中隐”的态度或多或少代表了宋代文人受到的影响,他从陶渊明和白居易的身上汲取了不少面对坎坷挫折的旷达的胸襟。宋代文人大都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苏东坡一直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庙堂之忧与黎民之望,决定他不愿也无法归隐,无法随波逐流。超然物外和积极回朝参政,注定无法调和,更无法功成名就才归去,再还乡。其实,苏东坡在离开汴京赴任杭州途中就在颍州和弟弟子由长谈论政,在写给子由的诗中有两句“眼看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他不得不离开朝廷政治中心,内心是失落的。此时还不算是逆境,诗句中仍然有火气和锋芒,没有做到真正的气定神闲和解脱。年轻的苏轼始终还是想早日能回朝施展才华。实际上,东坡虽然心怀家国天下,满腹经纶,但三起三落,大半生都坎坷地行走在贬谪的路上,没法实现心中的功业,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归隐。

望湖楼因苏学士的诗句加持从此声名远扬,趣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中水天一色的西湖更加出名。望湖楼是游览长堤后喝茶歇息纳凉,聚会饮酒的好去处。登上望湖楼,一湖胜景皆收眼底,难怪独望西湖是此楼。望湖楼多次毁于祸乱,屡建屡毁。现为80年代按清代旧式重建,按照古建要求,修建而成的2层木结构楼阁,总面积360多平方米,主楼名望湖楼,以曲廊与西侧的辅楼餐秀阁相衔接,整体采用朱色单檐双层歇山式屋面。现在的望湖楼是杭州市优秀建筑,绿树掩映,飞檐凌空,典雅古朴。在今天的西湖断桥边最适合赏西湖的位置,还是非望湖楼莫属。到了望湖楼,你不妨登上楼去,泡一壶龙井依窗远眺,断桥上游人如织,白堤桃红柳绿,去畅想那场一千年前的夏天骤雨突临的东坡趣意。

新闻推荐

狗粮深加工

家住江苏南通的李先生原本想在情人节这天给女友一个惊喜,他购买了两盒名为“纤秀丽颜”的果蔬排毒养颜片作为礼物送给女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