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中国载人航天名场面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成都日报 2022-04-13 01:50 大字

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

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这是航天员王亚平的倒像映在水球中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各国人民问好,并在舱内并列展示了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61年前的今天,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为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2011年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正式叩开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到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多个国家向中国申请了入驻空间站。61年过去了,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一号在完成太空飞行实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太空飞行实验成功。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顺利升空,开始了多人多天的太空生活。10月14日16时,费俊龙在飞船返回舱失重状态下连续做了数次前空翻,成为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

■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与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舟七号飞船飞上太空。期间,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从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到2012年神舟九号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入住“天宫”,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能力的国家。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开启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

■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始。

■2016年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2021年4月29日,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这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当航天员在天上出差的时候,地面上的我们掀起了拍“天宫”的热潮,大家一起“追星”!

相关链接

这些航天史上的“第一” 你知道吗?

世界进入太空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莫斯科时间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07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在远地点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美国登上太空第一人:阿兰·谢泼德

1961年5月5日上午10时34分,37岁的海军中校阿兰·谢泼德乘坐红石火箭携带的自由7号宇宙飞船上天,在距地面115英里的空间进行了15分钟的飞行,这次飞行使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

太空行走第一人:阿列克谢·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飞船航天飞行期间实现了离舱12分钟的太空行走,是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曾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

登月第一人: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踏上月球,成为世界登月第一人。

嫦娥五号月壤颗粒

揭示太空风化作用奥秘

数十亿年来,月球表面遭受了强烈的太空风化作用,包括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这些过程极大地改造了月球表面物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然而,由于月壤颗粒的尺寸微小且微观结构复杂,难以区分微陨石撞击和太阳风辐照的特征差异,造成对太空风化作用机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基于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联合北京高压科学中心、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利用系列分析方法,获得了单个嫦娥五号月壤颗粒表面的硅酸盐、氧化物、磷酸盐和硫化物的太空风化作用信息。

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暴露在外的月壤颗粒表面的矿物相都存在富含硅、氧元素的再沉积层,往下是太阳风辐照损伤层,但太阳风损伤层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与基体矿物的种类有关。

陨石的撞击可能是随机事件,但太阳风的照射与纬度有关。美国阿波罗计划、苏联月球号采集的样本都处于月球的低纬度范围。嫦娥五号采样点位于中纬度,为月球不同纬度的空间风化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研究表明,嫦娥五号月壤的太空风化作用主要是受到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宇宙射线的辐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通过与阿波罗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月球样品的表层微观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为月球中纬度的太空风化作用提供了更多的认识,也为月球遥感光谱校正模型在月球中纬度的适用性提供了支撑。

本组文图据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

新闻推荐

袁方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 研究招商引资、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

袁方主持召开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研究招商引资、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本报讯(记者况安轩)4月11日上午,市长袁...

 
相关推荐